[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药物输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2567.4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2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泽;代欢;邢万里;邱朋军;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药物 输送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药物输送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药物输送导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嵌套的导丝组件、充气组件和保护组件,所述导丝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导丝管座、导丝管体和尖端,所述充气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充气手柄、充气管体和球囊,所述充气管体上设置有位置指示标记,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手柄和保护管体;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结构的药物输送导管在输送过程中的药物损失为零,将全部的药物输送到靶病变血管,显著提高抑制内膜增生的效果,降低再狭窄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药物输送导管。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疾病是当前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全球疾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估计有1600~2400万人,每年约有10万人次需要接受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与冠心病基本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将明显增加,45~54岁发病率为0.6%,55~64岁发病率为2.5%,65~74岁发病率为8.8%。下肢动脉疾病严重损害了患肢的功能并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容易合并冠状动脉、颅内动脉和肾动脉疾病,明显增加了心肌梗死、脑中风、主动脉瘤和缺血性溃疡的风险;糖尿病足引起的重度下肢动脉缺血,使截肢率达到33%,死亡率超过20%,65~74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正常人群近20倍。中老年人缺血性疾病的积极预防和保健工作已经是刻不容缓。
传统的血管成形术带来的血管损伤进而导致内膜增生引起晚期管腔丢失,从而导致再狭窄。药物涂层输送装置负载了抗血管内膜增生药物,抑制内膜增生,防止再狭窄。药物涂层输送装置效应显著,能大大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率,且不必重复使用,同时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目前的药物涂层输送装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涂层牢固度不够好,多数药物都在到达靶病变血管之前损失,不能将足够剂量的抗增生药物作用于血管,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药物输送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结构的药物输送导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嵌套的导丝组件、充气组件和保护组件;
所述导丝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导丝管座、导丝管体和尖端,所述导丝管座、所述导丝管体和所述尖端为中空结构,所述导丝管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显影标识环;
所述充气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充气手柄、充气管体和球囊,所述充气组件还包括延长管和充气三通,所述延长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气手柄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气三通密封连接,所述充气手柄与所述导丝管体的近端密封连接,所述充气管体上设置有位置指示标记,所述球囊包括平直段和锥形段,所述显影标识环与所述平直段的两端对齐,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导丝管体的远端密封连接,所述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微囊;
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手柄和保护管体。
优选的,所述导丝管体、所述充气管体和所述保护管体均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组成的三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层为PTFE衬管,所述中间层为金属缠绕丝、金属编织丝或金属缠绕丝与金属编织丝的组合。
优选的,缠绕丝螺距为0.254-0.508mm。
优选的,所述尖端为平滑锥形。
优选的,所述位置指示标记通过粘胶或焊接或旋锻或移印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充气管体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2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