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高效的电解臭氧水制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91822.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7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雷青;何琴;冯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迪雅(浙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13 | 分类号: | C25B1/13;C25B15/027;C25B15/08;C25B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7 | 代理人: | 俞昊文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高效 电解 臭氧 制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电解臭氧水制取装置,包括控制设备和显示屏,还包括发生装置、电磁阀、曝气装置、减压阀、气液分离器、雾化装置;所述发生装置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生装置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曝气装置上方设有减压阀;所述曝气装置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与雾化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温度传感器和可调节流量的电磁阀,保证臭氧发生器周围的温度稳定,防止臭氧分解;设置雾化装置将分离混合气体中的臭氧重新溶解并回收参与曝气过程,提高了臭氧利用率;减压阀和臭氧分解器稳定了装置压力,配合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进行故障时的自调节,保障了装置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设备,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电解臭氧水制取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消毒技术自1840年发明,1856年被用于水处理消毒行业。由于臭氧在空气中容易分解,因此一般都以臭氧水的形式短时间储存和使用。到目前为止,臭氧水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加工、医疗用品等领域,对上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臭氧水生成的第一步是臭氧的生成,一般小规模的臭氧生成采用低压电解法。其电解电压仅为3至5V,所产生的臭氧纯度较高,浓度可以达到18%至20%,并且低压电解法还有干扰小、不含氮氧化物、电极损耗低、抗环境影响强等优点。同时,低压电解法的臭氧制取过程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电解物质需要纯水,电解和储存温度不能过高等,因为溶解的阴阳离子和高温会加速臭氧分解。
由低压电解法生成臭氧水的技术日趋成熟。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臭氧水机除臭氧机构及臭氧水机”,其公告号为CN107285417A,包括管道及依次连通的气液分离器、臭氧分解罐及抽气设备,其中气液分离器用于将臭氧水与未溶解于水的臭氧和氧气混合气体分离;臭氧分解罐用于将臭氧和氧气混合气体分解为纯氧气体;抽气设备用于加速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和所述臭氧分解罐内气体向所述抽气设备的进气口流动;所述管道包括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臭氧水出口连通。发明提供的臭氧水机除臭氧机构可以将臭氧水管道中未溶解于水的臭氧转换为氧气排空或跟臭氧水一起排出,使用更舒适,更安全。
该设计利用气液分离器和臭氧分解罐,使未溶解于水的臭氧在分解后排出,避免了多余的臭氧逸出损害人体。然而该部分臭氧至少占臭氧生产总量的三成,如果全部分解排出,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对于其他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如装置因臭氧溶解不及时导致压力升高,连续电解升温使臭氧加速分解等,在专利描述中缺乏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高臭氧利用率并提升臭氧水制取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一种能够使生成的臭氧得到充分利用,在故障发生时可以自调节保持平衡并及时预警的电解臭氧水制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高效的电解臭氧水制取装置,包括控制设备和显示屏,还包括发生装置、电磁阀、曝气装置、减压阀、气液分离器、雾化装置;所述发生装置的进水口设有可调节流量的电磁阀;所述发生装置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生装置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曝气装置上方设有减压阀;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水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雾化装置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出水口与曝气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阀的进水口设有储存纯净水的冷水箱;所述冷水箱内的水温不高于发生装置内的水温;冷水箱中的纯净水还起到给发生装置降温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不低于发生装置的进水口,且温度传感器不高于臭氧发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设备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过高,控制设备增大电磁阀流量引入冷水降温,如果温度仍然不下降,一定时间后控制设备会暂停臭氧电解,同时显示屏显示紧急情况并报警;如果无人处理,直至温度恢复正常后,臭氧电解过程会在更低电压下重新进行,同时显示屏恢复原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迪雅(浙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康迪雅(浙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91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