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42622.0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0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泳翰;殷维;王天文;张芷伊;钟雅文;郝小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F15/71 | 分类号: | E05F15/71;E05F15/70;E05F15/616;E06B3/38;E06B7/28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智能 混合 通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包括设置在室外的雨水传感器;设置在室外的室外PM2.5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信号接收器;可滑动设置在窗户下边框的推拉窗;设置在窗户下边框上且与推拉窗连接的电动推拉杆;设置在室内的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智能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动推拉杆相连。信号接收器实时接收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及雨水传感器、室外PM2.5传感器的信号,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动推拉杆,电动推拉杆推动推拉窗在窗户下边框上滑动,从而控制窗户的开闭,进行自然通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
背景技术
人在建筑内的工作与生活时间已经达到整个生活的80%,同时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持高品质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又能减少能耗,已经称为建筑技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自然通风能够有效增加通风换气量,减除有害气体,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减少空调的使用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之一。但是,自然通风所依赖于室内热压与室外风压,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可能会导致室内换气量达不到要求,污染物难以排出,进而造成空气质量无法达标,或者室温过高。所以,如何根据室内条件的变化,智能控制通风开口,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并且尽可能不使用电力驱动,成为这个方向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为了减少室内太阳得热过多,避免过热并需要开启空调的情形,还要兼顾遮阳措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包括设置在室外、用于测量室外是否下雨的雨水传感器;设置在室外、用于测量室外PM2.5是否超标的室外PM2.5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雨水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室外PM2.5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收雨水传感器和室外PM2.5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可滑动设置在窗户下边框的推拉窗;设置在窗户下边框上且与推拉窗连接的电动推拉杆,电动推拉杆推动推拉窗在窗户下边框上滑动;设置在室内的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智能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动推拉杆相连,智能控制单元接收信号接收器发送的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动推拉杆,电动推拉杆推动推拉窗在窗户下边框上滑动,从而控制窗户的开闭。
上述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还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室内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信号接收器的信号输入端。
上述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还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铰接在窗户上边框上,窗户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对称设置两个电机,两个电机通过两根推拉杆与光伏板左右两端铰接,所述电机与智能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光伏板与蓄电池相连,蓄电池为整个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上述光伏驱动智能混合通风窗,窗户上方设有用于换气的换气扇,换气扇与智能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接收器实时接收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及雨水传感器、室外PM2.5传感器的信号,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动推拉杆,电动推拉杆推动推拉窗在窗户下边框上滑动,从而控制窗户的开闭,进行自然通风。
2、本实用新型设有光伏板,光伏板铰接在窗户上边框上,窗户左边框和右边框上对称设置两个电机,两个电机通过两根推拉杆与光伏板左右两端铰接,通过电机驱动推拉杆来控制光伏板的打开角度,光伏板既能用来发电也能用来遮阳,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照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42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