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21872.6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96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杜尊峰;慕旭亮;段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3B1/40;B63B1/26;B63B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肖莉丽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两栖 蝠翼式调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高速两栖车的减阻增效,确保航行稳定性的装置。包括水平尾翼单元、蝠式翼单元及控制器。水平尾翼单元包括由内层板与外层板组成的水平尾翼、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和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蝠式翼单元包括由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组成的蝠式翼板,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分别通过翼板伸缩驱动机构与主车体的尾部连接,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分别通过位于车辆底面与过度尾封板交界线处的铰接轴与主车体铰接。该装置可自主展开和回收,增强了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确保了航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是一种同时具备车与船的特性,既可在陆地行驶,又可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多用于军事,救灾救难,探测等专业领域。
相较于一般高性能船舶如滑行艇、多体船来讲,水陆两栖车的重量密度大,结构型线的流线性较差,同等航行条件下两栖车的阻力系数比较高;此外两栖车的长宽比较小,而为保证车辆通过复杂地形时不会触底而对尾部底面进行削切形成斜升,更加减小了车辆的有效长度,即使配备了优良的喷水推进系统,在高航速工况下往往容易出现较大的航行纵倾角,导致达不到最佳的阻力性能,并且纵向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这对于两栖车向高速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较大挑战。
阻流板以及楔形板作为常用的改善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的装置,可通过改变船舶底面的压力分布,达到调节航行姿态和改善纵向稳定性的效果,在中低速水陆两栖车上也有应用;但楔形板因为其角度固定不可调,不能适应航速变化获得最佳的航行性能,而阻流板虽然可以垂向调节,但下伸高度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横向的不稳定情况,并且此二者具有显著的附体特征,对车辆底部的流线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破坏,在某些工况下会增加车辆航行阻力,应用于高速两栖车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因此,结合两栖车的底面以及尾部结构特点,设计具有多适应性的车辆姿态调节装置,对于改善高速两栖车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速两栖车的减阻增效,确保航行稳定性的蝠翼式调姿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两栖车的蝠翼式调姿装置,包括水平尾翼单元、蝠式翼单元及控制器;所述水平尾翼单元包括由内层板与外层板组成的水平尾翼、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和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所述内层板与外层板可伸缩连接;所述蝠式翼单元包括由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组成的蝠式翼板,所述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分别通过翼板伸缩驱动机构与主车体的尾部连接,所述第一肱翼板、第一边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分别通过位于车辆底面与过度尾封板交界线处的铰接轴与主车体铰接,所述第一肱翼板一端与所述外层板一侧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翼板搭接,所述第二肱翼板一端与所述外层板另一侧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翼板搭接,所述第一边翼板、第一肱翼板、第二肱翼板及第二边翼板展开后呈蝠翼状在整个车宽范围内布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及翼板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所述水平尾翼单元及蝠式翼单元动作。
所述内层板伸缩驱动机构包括内层板伸缩驱动电机,所述内层板伸缩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传动机构及第一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与所述内层板连接,驱动所述内层板从所述外层板内实现伸缩运动。
所述水平尾翼伸缩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尾翼伸缩驱动电机,所述水平尾翼伸缩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锥齿轮传动机构及第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与所述外层板连接,驱动由所述外层板与内层板组成的水平尾翼实现伸缩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1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
- 下一篇:发电厂输煤检修用维修工具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