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98413.0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4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程瑞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11/24;E03B3/02;E03F3/04;E03F5/10;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倩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循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包括道路、路基、两个蓄水结构和两个灌溉区域,所述路基设置于道路的下方,两个所述蓄水结构分别设置于路基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且位于道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灌溉区域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且位于蓄水结构的外部,所述道路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道路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筛网,所述道路的左右两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卡接有第二筛网,所述道路的下表面开设有网格水道。该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可以在水分过多或者过于干旱时对蓄水池内的水分进行调节,防止水分过多或者水分过少导致自循环渗蓄结构失去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实现循环的渗水和蓄水,所以需要用到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
(1)在对雨水渗蓄的过程中,未考虑到长时间的雨水天气和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导致现有的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在长时间降雨时,水分过多,导致积水情况,同时,长时间干旱时,会出现自循环渗蓄结构内部无水可用的情况;
(2)在对雨水渗蓄的过程中,不便于对雨水带来的脏污进行清理,导致雨水出现淤积现象。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未考虑到长时间的雨水天气和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导致现有的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在长时间降雨时,水分过多,导致积水情况,同时,长时间干旱时,会出现自循环渗蓄结构内部无水可用的情况、不便于对雨水带来的脏污进行清理,导致雨水出现淤积现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海绵城市自循环渗蓄结构,包括道路、路基、两个蓄水结构和两个灌溉区域,所述路基设置于道路的下方,两个所述蓄水结构分别设置于路基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且位于道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灌溉区域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且位于蓄水结构的外部;
所述道路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道路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筛网,所述道路的左右两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卡接有第二筛网,所述道路的下表面开设有网格水道,多个所述渗水孔均连通至网格水路内,所述道路的下表面固定于路基的上表面中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98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射性废弃物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裁切轻质板材用自动送料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