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弯曲的软质防火板及一种防火排烟风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95782.4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7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禹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禹初 |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32B15/18;B32B15/14;B32B7/12;B32B17/02;B32B17/12;B32B9/00;B32B9/04;B32B33/00;E04F17/02;E04F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7 | 代理人: | 杨波 |
| 地址: | 11014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曲 防火板 防火 风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管道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弯曲的软质防火板,包括铁丝网层、硅酸铝纤维棉层和玻纤层,所述硅酸铝纤维棉层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防火胶黏剂层,所述玻纤层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防火胶黏剂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可弯曲的软质防火板的防火排烟风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弯曲的软质防火板具有优异的防火耐火能力,质量轻,安装简单方便,安装后不易脱落,安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弯曲的软质防火板及一种防火排烟风管。
背景技术
普通排烟风管一般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在火灾状态下难以承受高温高压火焰和烟气的灼烧,易垮塌变形,无法实现及时排除烟气和火焰热量的功能。所以按照安全要求,排烟风管均需要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至少30分钟以上)的防火板包覆。现有防火板一般为采用硅酸镁或硅酸钙等制作而成的硬质板材,其硬度及单位面积的重量与同等厚度水泥板差不多。安装时需将板材裁剪成不同规格,使用龙骨或角钢进行固定,使得防火板的安装非常复杂,且安全性能并不可靠,时间久了有脱落风险,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质量轻、易于安装、防火耐火性能好的防火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弯曲的软质防火板,包括铁丝网层、硅酸铝纤维棉层和玻纤层,所述硅酸铝纤维棉层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防火胶黏剂层,所述玻纤层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防火胶黏剂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板包括铁丝网层、玻纤层、硅酸铝纤维棉层和至少两层防火胶黏剂层。其中,铁丝网层主要起到易于弯曲和弯曲后保持一定形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铁丝网层选择何种规格的铁丝网,主要考虑便于塑形和重量尽量轻这两个因素。硅酸铝纤维棉层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火板中的主要防火耐火材料,市面上常见的硅酸铝纤维棉均可耐高温达1260℃以上,可以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要求。玻纤层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火板中的辅助防火耐火材料,由玻璃纤维制备而成,其隔热效果良好且价格便宜。在硅酸铝纤维棉层侧面上设置防火胶黏剂层,对硅酸铝纤维棉层起到增韧作用,保证硅酸铝纤维棉层不发脆。在玻纤层的侧面上设置防火胶黏剂层可以对玻纤层起到保护作用,利于保持玻纤层的完整性。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火胶黏剂层可采用建筑领域用防火涂料来制备,其厚度一般为0.05mm-0.3mm。玻纤层和硅酸铝纤维棉层的厚度根据防火板的耐火极限要求来确定,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很容易获知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板的防火耐火性能好,质量较轻,并且可以在一定的力度下随意弯曲改变形状,方便施工安装,安装及使用安全性均较好。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板采用多层组合的方式进行制备,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来改变组合方式,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板依次包括第一防火胶黏剂层、玻纤层、铁丝网层、第二防火胶黏剂层和硅酸铝纤维棉层。
玻纤层具有较好的防火耐火性能,其性能和结构在高温下也比较稳定,但是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变脆的现象。若玻纤层的厚度较小,其变脆后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的完整性就容易被破坏。本实用新型在玻纤层的外侧设置第二防火胶黏剂层,既可以保护玻纤层,使玻纤层在持续高温煅烧后也不易发生碎裂现象,有效避免因玻纤层碎裂造成的防火板防火耐火性能下降;同时又可以提高防火板外观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所述玻纤层和所述铁丝网层之间设置有第三防火胶黏剂层。
在玻纤层的两侧均设置防火胶黏剂层,对玻纤层的保护效果会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硅酸铝纤维棉层远离所述第二防火胶黏剂层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温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板的最内层设置保温层,可以进一步提高防火板的防火耐火能力,保证将防火板应用于各种排烟风管,即使是最简单的单层铁皮风管,也能达到较高的耐火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禹初,未经刘禹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95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黏剂生产用输送组件
- 下一篇:一种δ-戊内酯提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