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4316.6 | 申请日: | 2021-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6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丁继明;陈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嘉得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08 | 分类号: | B65D33/08;B65D7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利用 装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包括可密封的袋体。袋体的顶部环形设置有第一预撕痕和第二预撕痕;第一预撕痕和第二预撕痕之间形成一加强圈;第二预撕痕的下方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三预撕痕。第二预撕痕与相邻第三预撕痕之间、相邻两个第三预撕痕之间均形成提手圈。提手圈从中部截断后折叠形成条状体,然后在该条状体的两端设置防脱节形成提手。提手穿入撕开后的袋体,使得袋体变成手提包或者肩背包,进而使得包装袋可以循环使用。包装袋巧妙地利用了自身的结构实现了循环使用,而无需增加构件,因此也能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生活中的很多包装袋都是用完后就丢弃了,这无疑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些包装袋虽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没有提手,因此不方便使用。虽然有少量的包装袋可以通过增加提手来循环使用,但是提手是额外增加的,这无疑会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其可以巧妙的利用自身的结构,使得包装袋可以循环利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包括可密封的袋体,袋体的顶部环形设置有第一预撕痕和第二预撕痕;第一预撕痕和第二预撕痕之间形成一加强圈,该加强圈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提手孔;第二预撕痕的下方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三预撕痕;第二预撕痕与相邻第三预撕痕之间、相邻两个第三预撕痕之间均形成提手圈,且该提手圈上设置有若干的折痕;提手圈从中部截断后折叠形成条状体,然后在该条状体的两端设置防脱节形成提手;
所述袋体在第三预撕痕撕开后形成一个开口,该开口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提手孔;加强圈设置于开口内,且所述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相对应;所述提手的一端穿过其中相对应的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提手的另一端穿过穿过另外相对应的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防脱节压紧于所述加强圈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的顶部延伸有一密封条,该密封条粘贴于袋体,密封条将所述袋体密封。
优选地,所述袋体为采用纸袋纸、牛皮纸、铝箔衬纸、包针纸、火柴纸、伸性纸袋纸、塑胶中的一种材料制作的包装袋。
优选地,所述防脱节是由条状体打结形成的节点,且该节点的结构尺寸大于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手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提手孔的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手孔有四个,第一提手孔间隔排布于加强圈上;第二提手孔有四个,间隔排布于袋体上;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相互对应,且第一提手孔和第二提手孔同心同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袋体顶部的第一预撕痕可供使用者撕开,然后取出所述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内的物品。第一预撕痕和第二预撕痕之间形成的加强圈对袋体进行结构的补强,防止袋体撕裂。提手圈折叠后形成条状体,条状体两端打结后形成提手。提手穿入撕开后袋体之后后,使得所述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可以成为手提包或者肩背包,进而实现循环的利用。
可循环利用的包装袋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巧妙的利用了自身的结构特性,使得在循环利用过程中无需增加其他的配件,能节省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密封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循环利用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提手圈截断后折叠时的变化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嘉得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嘉得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4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