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内翻边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1161.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1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铭昊汽车金属零部件(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1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泽锋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内翻边 冲压 模具 | ||
1.一种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冲压模具,用于将直管件管内翻边形成半成品,所述第一冲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结构和第一下模结构,所述第一上模结构包括第一上凹模和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模中部的第一上卸料块,所述第一下模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上凹模对应的第一下凸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下凸模顶部中部的成形限位块;所述第一下凸模的外围设有第一下卸料板,所述第一下凸模包括第一基部和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基部的直径,所述第一下卸料板与所述第一基部接触;其中,在开模状态,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下卸料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直管件的第一间隙;冲压时,在第一上凹模、第一上卸料块、第一下凸模和成形限位块的共同作用下,处于第一间隙的直管件被压入第一上凹模中成形,从而将直管件翻边形成半成品;
第二冲压模具,用于将所述半成品冲压形成成品,所述第二冲压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结构和第二下模结构,所述第二上模结构包括第二上凹模和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模中部的第二上卸料块,所述第二下模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上凹模对应的第二下凸模;所述第二下凸模的外围设有第二下卸料板,所述第二下凸模包括第二基部和自所述第二基部向上延伸而成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基部的直径,所述第二下卸料板与所述第二基部接触;其中,在开模状态,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下卸料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半成品的第二间隙;冲压时,在第二上凹模、第二上卸料块和第二下凸模的共同作用下,处于第二间隙的半成品被压入第二上凹模中成形,从而将半成品冲压形成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凹模的外围设有第一上模,所述第二上凹模的外围设有第二上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的上方设有第一上垫板一,所述第二上模的上方设有第二上垫板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垫板一的上方设有第一上垫板二,所述第二上垫板一的上方设有第二上垫板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垫板一、所述第一上垫板二和所述第一上凹模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上卸料块活动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上垫板一、所述第二上垫板二和所述第二上凹模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上卸料块活动的第二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垫板一和所述第一上凹模之间形成第一轴肩,所述第一上卸料块具有被所述第一轴肩限位的第一凸耳;所述第二上垫板一和所述第二上凹模之间形成第二轴肩,所述第二上卸料块具有被所述第二轴肩限位的第二凸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翻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卸料块设置的第一打杆,所述第二上模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二上卸料块设置的第二打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铭昊汽车金属零部件(广州)有限公司,未经铭昊汽车金属零部件(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11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限位型杂粮礼盒用传送带定位机构
- 下一篇:屋面防水保温施工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