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配电自动化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7686.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1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元鑫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地址: | 6501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配电 自动化 改进型 通信 光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光缆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具有配电自动化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结构,所述光缆箱的前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光缆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矩形壳,且矩形壳远离光缆箱的一侧中心处插设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销杆,所述转销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壳中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矩形壳的两端内壁分别通过两个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丝杆,且两个丝杆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矩形条带动两个夹板往相反的方向位移,实现对光缆电路板的安装拆卸,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节省人力,便于安装拆卸,从而便于后期对于通信光缆的维护检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光缆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具有配电自动化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但是,现有技术中通信光缆排布在光缆箱中的电路板上,而电路板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光缆箱中,不方便安装拆卸取出,因此,在对通信光缆结构进行排布检修时,操作范围较少,维修不方便,影响通信光缆结构的后期维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具有配电自动化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配电自动化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配电自动化的改进型通信光缆结构,包括光缆箱和光缆电路板,所述光缆箱的前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光缆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矩形壳,且矩形壳远离光缆箱的一侧中心处插设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销杆,所述转销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壳中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矩形壳的两端内壁分别通过两个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丝杆,且两个丝杆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丝杆的螺纹走向呈反向设置,所述丝杆远离转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两个所述丝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块,所述矩形壳的内壁设有两个限位机构,且两个限位机构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螺母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光缆箱的一侧开设有与矩形壳连通设置的滑口,且两个连杆的一端均贯穿滑口并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板,所述光缆电路板位于两个夹板之间并抵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矩形壳内壁上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远离限位滑槽的一端与螺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壳中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且两个丝杆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板设置,所述支撑板的贯穿孔内壁与丝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矩形壳外侧所述转销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绝缘板,且绝缘板远离夹板的一侧设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缆箱的后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上设有锁紧把手,且箱门的前侧设有玻璃观察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元鑫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元鑫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7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