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的BMS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5277.0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5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波;何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4 | 分类号: | B60L58/14;B60L58/15;H05K7/2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陈文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bms 供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BMS供电装置,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风机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侧面,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且位于所述散热管的下方,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集灰孔,通过上述结构,利用所述除尘箱,防止灰尘在散热的过程中进入所述电池组内,并自动将灰尘收集并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BMS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BMS即电池管理系统,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对象是二次电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现已用于房车、电动汽车,电瓶车,机器人,无人机等,目前大部分BMS采用风机进行散热,有风机会使得BMS内部和外界得空气发生流动,灰尘通过空气流动进入BMS内,导致电子元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BMS供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部分BMS采用风机进行散热,有风机会使得BMS内部和外界得空气发生流动,灰尘通过空气流动进入BMS内,导致电子元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BMS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除尘箱和散热管,所述电池组与所述除尘箱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除尘箱的内部,所述散热管与所述除尘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除尘箱的侧面,所述除尘箱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连接管、隔板、风机和第一过滤网,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风机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侧面,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且位于所述散热管的下方,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散热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集灰孔。
其中,所述BMS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外壳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集灰孔的内部。
其中,所述散热管包括管体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管体分别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管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BMS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
其中,所述BMS供电装置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集灰孔的下方。
其中,所述BMS供电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内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上方。
其中,所述BMS供电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三极管Q2、MOS管Q3、PWM、电感L1和二极管D1,所述电容C1分别与所述电感L1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PWM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电阻R2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与MOS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感L1和所述二极管D1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1分别与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力通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5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