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15350.8 | 申请日: | 2021-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8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晓 |
| 主分类号: | H01M50/528 | 分类号: | H01M50/528;H01M50/53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电极 输入输出 导电 结构 | ||
1.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包括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
所述片状集流体为一种片体,包括片体边缘和由片体边缘所围包的两个面,即,片状集流体的正面、背面;所述片状集流体正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进行接触、连接或导电连接,形成铅酸蓄电池电极;所述片状集流体背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进行导电连接;
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的导电体其比重或/和电阻率低于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槽或壳、由所述电池槽或壳、片状集流体所围成的电极反应室,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正面中与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接触或/和连接的区域处于电极反应室内;
所述片状集流体其非与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接触、连接的表面,即,片状集流体的非触活表面,全部或部分地与所述电池槽或壳结合,该结合所产生的结合区域中,或/和,该结合区域在片状集流体表面上所围成、隔绝、封闭的区域中,至少有一部分所谓片状集流体表面隔绝区域的区域,该片状集流体表面隔绝区域与所述电极反应室内空间彼此隔绝、不接触、不连通,从而也与电极反应室内的液体、气体相隔绝、不接触、不连通;
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处于电极反应室外,在所述片状集流体表面隔绝区域内与片状集流体或片状集流体的背面进行导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集流体为,铅或铅合金;
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为,铝或铝合金、铜或铜合金、银或银合金、锡或锡合金、锌或锌合金、钛或钛合金、镍或镍合金、钨或钨合金、稀土或稀土合金、铁或铁合金、铅合金、导电氧化物、导电碳材料、导电陶瓷、导电塑料或导电聚合物、半导体,其中的一种;
所述活性物质或铅膏为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的导电体与延长导线或导体连接;或/和,用延长导线或导体实现某一轻质或/和高导电性的导电体与其它轻质或/和高导电性的导电体、电池或电池组端子、电子器件(如开关)之间的导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集流体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之间通过防腐蚀层进行导电连接,或所述片状集流体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之间连接有防腐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层为但不限于:铅或铅合金、锡或锡合金或氧化锡、钛或钛合金、导电氧化物、导电碳材料、导电陶瓷、导电塑料或导电聚合物、半导体,其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将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替换成铅或铅合金、锡或氧化锡,使所述铅或铅合金、锡或氧化锡与片状集流体进行导电连接或一体化;
或者,所述片状集流体或其所构成的电极为折叠状;
或者,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与片状集流体的导电接触、连接区域不设置在电极活性物质于片状集流体背面的垂直投影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集流体其非触活表面的全部或部分表面与电池槽或壳的结合,该结合可通过第三方材料进行,所述第三方材料,即,不同于片状集流体、电池槽或壳的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铅酸蓄电池单电池,通过其各自的电极输入输出导电结构中的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的彼此连接、连体或通过共用同一个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实现相邻铅酸蓄电池单电池间的连接或连体,或实现该相邻单电池间异极性电极、同极性电极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铅酸蓄电池单电池之间,通过共用同一电池槽或壳的壁墙而实现该相邻单电池彼此间的连体或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晓,未经杨春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53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烟组件及吸油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