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体积金属辅助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0337.3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1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汪恒生;黎思琦;裴士锋;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6;B24B41/00;B24B5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余翔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金属 辅助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体积金属辅助打磨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支撑架,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砂纸的固定机构,基座上方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打磨件的夹具,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具在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具在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匹配的第一滑块,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手柄;本实用新型采用辅助打磨装置替代传统人工手持打磨件的方式,降低了人工劳动动强度,解决了人手夹持困难和人手易受伤的问题;同时,可使打磨力度更加均匀,且本装置采用机械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打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体积金属辅助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材料性能和金属表面金相组织研究的领域中,金属表面易存在杂质,并且较多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阻碍实验的进行或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在表面工程的研究领域中,较多需要表面镀覆的材料,在活化前也需要粗化来提高材料的亲水性。无论是去除杂质还是粗化,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研究阶段往往用体积较小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当材料体积较小时,目前砂纸打磨的方式仍然以手持打磨件在砂纸上打磨为主。但是当打磨件的体积较小,不易夹持的情况下,手持打磨工作不易进行且容易伤手;人工手持打磨件打磨时施力不均匀,导致打磨件被打磨不均匀;而且手持打磨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人工手持打磨方式劳动强度大、打磨不均匀和易伤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体积金属辅助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体积金属辅助打磨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支撑架,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砂纸的固定机构,基座上方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打磨件的夹具,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具在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具在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水平布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匹配的第一滑块,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手柄。砂纸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基座上,打磨件被夹紧在夹具上,升降机构用于调节夹具与基座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调节夹具上打磨件与基座上砂纸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打磨件在砂纸上进行打磨操作。移动机构用于驱动夹具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也就是驱动夹具上的打磨件在砂纸上往复打磨;具体是通过人握住手柄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滑动。相比于传统手持式人工打磨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打磨装置完成打磨件的打磨,降低了人工劳动动强度,解决了人手夹持困难和人手易受伤的问题;同时打磨力度更加均匀,且本装置采用机械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是,升降机构包括竖向布置在第一滑块上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与第二滑轨匹配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水平布置,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的第一紧固螺栓,手柄竖向设置在第二滑块上。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移动,进而调节夹具与基座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调节夹具上打磨件与基座上砂纸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打磨件在砂纸上进行打磨操作,调节好位置后再通过第一紧固螺栓锁紧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是,夹具包括两个布置在第二滑块相对两侧的夹臂,夹臂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夹持片。打磨件被夹持在两个夹持片之间,伸缩杆可伸缩,也就是伸缩杆的长度可调,从而便于夹持不同体积大小的打磨件,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是,伸缩杆包括至少两个套置的杆体,相邻杆体之间可相对滑动,位于外侧的杆体上设置有可固定相邻两个杆体的第二紧固螺栓。相邻杆体之间套置且可伸缩,可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便于夹持不同体积大小的打磨件;待固定好打磨件后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相邻的两个杆体即可。具体为:第二紧固螺栓贯穿外侧的杆体,抵紧位于外侧杆体内部的相邻杆体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调节速度快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0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库巴曲缬沙坦原料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下管道缺陷检测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