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厢快速清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04359.9 | 申请日: | 2021-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3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狄宗向;王向辉;胡学龙;陈诚;何海波;刘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装置 | ||
一种船厢快速清漂装置,它包括框架、网板、耳板和浮筒,通过在框架外侧设置耳板,浮筒与耳板销轴连接,多个浮筒相互铰接,矩形结构的框架上下两端和一侧开口,网板与框架开口的其余侧连接,通过在停航期间由牵引船竖直牵引框架进入船厢回转后清漂,通过在通航期间由牵引船水平牵引框架随待机船舶进出船厢直接清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船厢清漂采用人工清理影响通航,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不影响通航,清漂效率高,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船厢快速清漂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升船机船厢漂浮物清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漂人员在船厢甲板上使用长杆网兜、长杆钩等清漂工具打捞漂浮物,该方法不影响升船机正常通航运行,但打捞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且存在打捞人员不慎落水的安全风险;一种是清漂人员驾驶清漂船进入船厢清漂,此种方式打捞效率较高,但较为费时,尤其是在通航期间进行会严重影响升船机通航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厢快速清漂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在框架外侧设置耳板,浮筒与耳板销轴连接,多个浮筒相互铰接,矩形结构的框架上下两端和一侧开口,网板与框架开口的其余侧连接,在停航期间由牵引船竖直牵引框架进入船厢回转后清漂,在通航期间由牵引船水平牵引框架随待机船舶进出船厢直接清漂,不影响通航,清漂效率高,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厢快速清漂装置,它包括框架、网板、耳板和浮筒;所述网板与框架连接,耳板位于框架一侧与其连接,浮筒与耳板销轴连接,多个浮筒相互铰接;框架为矩形的中空框体,上下两端和一侧开口,网板位于中空框体开口的其余侧,浮筒位于开口侧的背侧。
所述网板为菱形镂空网板。
所述浮筒下侧两端设置三角形的支架与框架连接。
所述框架的开口侧两端设置与其连接的耳环。
一种船厢快速清漂装置,它包括框架、网板、耳板和浮筒;网板与框架连接,耳板位于框架一侧与其连接,浮筒与耳板销轴连接,多个浮筒相互铰接;框架为矩形的中空框体,上下两端和一侧开口,网板位于中空框体开口的其余侧,浮筒位于开口侧的背侧。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在框架外侧设置耳板,浮筒与耳板销轴连接,多个浮筒相互铰接,矩形结构的框架上下两端和一侧开口,网板与框架开口的其余侧连接,通过在停航期间由牵引船竖直牵引框架进入船厢回转后清漂,通过在通航期间由牵引船水平牵引框架随待机船舶进出船厢直接清漂,不影响通航,清漂效率高,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网板为菱形镂空网板。结构简单,使用时,当框架在牵引船的牵引下,上半部分浮于水面,下半部分没入水中,浮于水面的漂浮物被网板阻挡。
在优选的方案中,浮筒下侧两端设置三角形的支架与框架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框架一侧的支架步进提高整体结构强度,还有利于限制浮筒上下沉浮的幅度。
在优选的方案中,框架的开口侧两端设置与其连接的耳环。结构简单,使用时,在停航期间,牵引船竖直牵引框架进入船厢,牵引船回转后将框架调整至水平状态,再次牵引框架从船厢进入口出来,将漂浮物清理出船厢外;在通航期间,牵引船水平牵引框架随待机船舶一起进入船厢,待待机船舶出船厢后,牵引船随其出船厢,将漂浮物清理出船厢外。
一种船厢快速清漂装置,它包括框架、网板、耳板和浮筒,通过在框架外侧设置耳板,浮筒与耳板销轴连接,多个浮筒相互铰接,矩形结构的框架上下两端和一侧开口,网板与框架开口的其余侧连接,通过在停航期间由牵引船竖直牵引框架进入船厢回转后清漂,通过在通航期间由牵引船水平牵引框架随待机船舶进出船厢直接清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船厢清漂采用人工清理影响通航,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不影响通航,清漂效率高,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4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椎术后颈部制动固定装置
- 下一篇:闸室逃生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