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连接器及其公头和母座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2632.0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5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2/71;H01R13/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连接器 及其 | ||
本创作为一种环形连接器,包含一公头与一母座。公头提供一第一环形本体、一第三环形本体、一第一电极组与一第三电极组。母座提供一第一座体、一第二环形本体、一第四环形本体、一第二座体、一第二电极组与一第四电极组。自母座的中心点朝外排列分别为第二座体、第四环形本体、第二环形本体与第一座体。通过公头结合母座,使得第三环形本体插入第二环形本体与第四环形本体之间,用以实现无方向的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方向性电信连接的环形连接器及其公头和母座。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连接器包含公头与母座,通过公头结合母座,以达到传输电力与讯号的目的。
传统的连接器通常为了能够达到结合的目的,通常是在操作者的可视范围内进行。因此,可以大致确认公头与母座的位置,然后通过连接器的机构设计,例如导角、斜面等机构设计协助操作者可以让公头与母座彼此结合。
然而,在一些电子产品应用中,并无法容易通过观看到公头及/或母座的情况而实现电性连接,也就是说,传统的连接器无法在公头与母座之间进行所谓的盲插。特别是,传统的连接器通常具有方向性,若贸然插入,则有可能损坏公头与母座,更甚至造成后端电子产品的损坏。
虽然,传统的连接器设计防止错误插入结构,但是当连接器的尺寸微小化之后,前述的结构仍然十分容易因为施力过大而破坏防止错误插入结构。
有鉴于此,本创作提出一种环形连接器及其公头和母座,以解决传统连接器所造成的问题或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连接器,提供公头与母座,通过公头与母座能够实现无方向性的盲插连接。
本创作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在公头与母座分别提供环形结构,且在每一环形结构提供相应的电极组,通过这些环形结构的结合,使得电极组可以在公头与母座之间实现电力传输与控制讯号传输之至少一者。
本创作的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环形结构所提供的电极组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应用需求进行调整设计。
本创作的第四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在多个环形结构中,每一环形结构的电极组可以是具有独立的控制讯号传输及/或电力传输的独立模式。
本创作的第五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在环形结构的电极组的电极可以是同时包含有控制讯号传输与电力传输的混合模式。
本创作的第六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在多个环形结构,每一环形结构所提供的电极组的电极数量可以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且在多个环形结构之间电极组的位置可以设计为对称或是不对称的配置。
本创作的第七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电极组的多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等间距或是非等间距。
本创作的第八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在环形结构中,可以通过具有浮动结构的电极组,更容易实现公头与母座的盲插特点。
本创作的第九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多个环形结构是采大尺寸环形结构包覆小尺寸环形结构的方式,例如同心圆的架构。
本创作的第十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提供具有一第一环形本体、一第三环形本体、一第一电极组与一第三电极组的公头。
本创作的第十一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提供具有一第一座体、第二环形本体、第四环形本体、第二座体、第二电极组与第四电极组的母座。
本创作的第十二目的是根据上述的环形连接器,可应用在显示器领域、车用领域或其他需要进行电性连接的应用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2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扫地机器人用一次性抹布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头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