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6653.1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元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李新欣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测试 试验台 耐磨 性能 承载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包括支撑台,支撑台的表面开设有U形安装槽,U形安装槽内壁的两侧之间且位于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一承载台,第一承载台包括第一称体,第一称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安装槽,第一矩形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耐磨板,U形安装槽内且位于第一承载台前后两侧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承载台和第三承载台。该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通过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可以对承载台起到有效的耐磨作用,通过第三耐磨板可以进一步提高承载台的整体耐磨性,且第三耐磨板与第三矩形安装槽活动插接,便于第三耐磨板的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
背景技术
车辆是否容易发生侧翻,除了与驾驶员的操控有关外,也与车辆本身的侧倾稳定性有关,车辆侧倾稳定性的衡量标准之一是最大侧翻稳定角,在对车辆的最大侧翻稳定角进程测试时,需要将车辆开至试验台上,现有试验台的承载平台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被磨损严重,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打滑的情况,具有安全风险,并且现有承载的表面不能进行单独更换,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试验台的承载平台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被磨损严重,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打滑的情况,具有安全风险,并且现有承载的表面不能进行单独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表面开设有U形安装槽,所述U形安装槽内壁的两侧之间且位于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承载台包括第一称体,所述第一称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安装槽,所述第一矩形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耐磨板,所述U形安装槽内且位于第一承载台前后两侧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承载台和第三承载台,且所述第三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承载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台包括第二称体,所述第二称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安装槽,所述第二矩形安装槽内设有第二耐磨板,所述第二耐磨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矩形安装槽,所述第三矩形安装槽内壁的底部且分别位于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开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矩形插槽,所述第三矩形安装槽内设有第三耐磨板,所述第三耐磨板的底部且分别位于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矩形插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表面且位于后侧的位置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前侧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开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板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矩形安装槽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耐磨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称体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耐磨板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二矩形安装槽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耐磨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称体螺纹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矩形插块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矩形插槽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矩形插块活动插接于所述矩形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三耐磨板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三矩形安装槽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的耐磨性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三耐磨板的耐磨性大于所述第二耐磨板的耐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汽车侧翻测试试验台用耐磨损性能好的承载平台,通过设有的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可以对承载台起到有效的耐磨作用,第三耐磨板的位置为车辆轮胎常置位置,从而通过第三耐磨板可以进一步提高承载台的整体耐磨性,且第三耐磨板与第三矩形安装槽活动插接,便于第三耐磨板的更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元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元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6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