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6258.5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45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田静;刘长栋;张梅菊;王文瑾;江慧婕;高云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Q11/00;B06B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昕 |
地址: | 10002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进给 调节 振幅 低频 振动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主要包括:输入轴,圆柱激振凸轮,蝶弹簧,调幅螺钉,振动轴;输入轴上端与加工中心配合输入旋转运动;输入轴与振动轴通过花键配合传递旋转运动,并允许振动轴旋转的同时发生轴向运动;振动轴下端装配刀具,振动轴的环形凸肩上设置有环形正弦弧形槽,与圆柱激振凸轮配合输出轴向正弦振动;蝶弹簧与振动轴配合以提供回复力;调幅螺钉通过螺旋进给作用在振动轴的上端面,可调节圆柱激振凸轮与振动轴正弦弧形槽的作用间隙,从而调节所公开的低频振动器的输出振幅。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低频振动器调节振幅的难度,解决了大长径比的小直径深孔或者难加工材料的孔加工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低频振动辅助钻削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
背景技术
低频振动辅助钻削技术是特种加工技术的重要分支,是特种材料钻削加工和大长径比的小直径深孔钻削加工的首选。
钻削加工是一种封闭状态下的加工过程,刀具侧壁与孔壁狭小的间隙容易造成切屑的堆积,从而堵塞排屑通道。并随着直径的减小,孔深的增加,排屑路径就越长,排屑的难度就越大,切屑越容易在排屑通道内堆积,造成更加严重的切屑与孔壁的摩擦现象,从而导致切削区温度急剧上升,破坏已加工的孔壁,严重影响孔表面的粗糙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以解决现有钻削加工,对于大长径比的小直径深孔存在排屑难度大,以及由于切屑的堆积从而导致破坏已加工的孔壁,严重影响孔表面的粗糙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包括:中部具有孔肩的壳体12、连接螺钉2,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2内的输入轴1,深沟球轴承3,圆柱激振凸轮4,蝶弹簧5,下挡板6,调幅螺钉9,定位套筒10,振动轴11,滑动轴承13;
其中,所述输入轴1的下端与振动轴11的上端通过各自端面上的花键结构相连接,且中心轴重叠,输入轴1的中心轴孔中设置有内螺纹,使得调幅螺钉9通过螺纹配合穿过所述中心轴孔后抵触在振动轴11上端面的中心位置,振动轴11的下端安装有刀具;
所述输入轴1上段的主动旋转部和下段的传递旋转部之间形成环形的轴肩,所述深沟球轴承3安装在输入轴1轴肩与壳体12之间;所述振动轴11上段连接振动部与下段振动回复部之间设置有环形凸肩,所述环形凸肩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正弦弧形槽,所述圆柱激振凸轮4安装在壳体12的孔肩上,并位于振动轴11的环形凸肩上,其下端面设置有与环形正弦弧形槽相配合的正弦凸轮结构;所述定位套筒10套设在输入轴1的传递旋转部外部,且位于深沟球轴承3与圆柱激振凸轮4之间;
所述蝶弹簧5安装在振动轴11下段的振动回复部与壳体12形成环形腔体内,通过连接螺钉2固定安装在壳体12底端的下挡板6用于限制蝶弹簧5的轴向位置;所述滑动轴承13套设在振动轴11的振动回复部的外部,位于蝶弹簧5的底部,且滑动轴承13与下挡板6通过连接螺钉2固定连接;
所述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用于通过与主轴配合连接的输入轴1提供旋转运动,通过输入轴1与振动轴11之间的花键连接结构使得振动轴11在旋转运动的同时可进行轴向运动,并通过蝶弹簧5为振动轴11提供振动过程中的回复力,从而通过圆柱激振凸轮4与振动轴11中环形凸肩的正弦振动结构的配合使用输出轴向正弦振动,从而驱动振动轴11下端安装的刀具通过轴向正弦振动执行钻削加工;还用于通过调幅螺钉9在输入轴1内的螺旋给进运动改变圆柱激振凸轮4与振动轴11中环形正弦弧形槽的配合间隙,从而调整所述低频振动器的振幅。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螺旋进给调节振幅的低频振动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6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