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识别分类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2029.X | 申请日: | 2021-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4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曾阳;林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阳;林中阳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尚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8 | 代理人: | 夏士军;李晋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识别 分类 系统 | ||
本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垃圾识别分类的系统,包括有工作台,工作台具有投放仓,投放仓设置有垃圾进口和垃圾出口,工作台上安装有机械抓手和摄像头,机械抓手和摄像头分别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器,垃圾出口处设置有作环形轨迹运动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的两外侧均设置有垃圾箱,垃圾箱设置有若干存储仓,中央控制器控制摄像头对振动分离后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中央控制器控制机械抓手抓取并将垃圾从投放仓经垃圾出口移至传送机构上,中央控制器控制传送机构和投放机构将垃圾输送至存储仓,本发明创造通过垃圾识别模块应用到该系统中,可避免普通人因缺乏垃圾分类常识而造成错误的垃圾分类,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简单,可拓展性强,能实现更多种类的垃圾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垃圾识别分类的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垃圾识别分类存在的缺陷是:由于受到图像识别算法的限制,因此只能允许使用者一次投放一个垃圾,不允许一次投入多个垃圾,从而导致了垃圾投放后进行识别分类的效率低下,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垃圾分类,易造成人类生活的困扰。
另外,现阶段的智能分类垃圾桶通常采用板子定向倾斜来引导对应垃圾进入指定区域,引导时间长且一次只能引导一个垃圾。以此同时,受限于板子倾斜角度,垃圾桶能识别的垃圾种类也十分有限,通常只能存储两种类别的垃圾,多则也就可以存储四种类别的垃圾,因此还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生活垃圾的分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识别效率高且多种垃圾识别分类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识别分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将垃圾进行振动分离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具有供垃圾投放的投放仓,所述投放仓设置有垃圾进口和垃圾出口,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机械抓手和摄像头,所述机械抓手和摄像头分别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器,所述垃圾出口处设置有作环形轨迹运动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两外侧均设置有用于存储垃圾的垃圾箱,所述垃圾箱设置有若干用于存储不同种类垃圾的存储仓,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摄像头对振动分离后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反馈的图像识别信号控制所述机械抓手抓取并将垃圾从投放仓经所述垃圾出口移至所述传送机构上,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反馈的图像识别信号控制所述传送机构将垃圾输送至与该垃圾同一存储类别的所述存储仓对应位置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投放机构将该垃圾投放至所述存储仓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传送机构为辊筒输送机,所述传送机构主要由多节辊筒输送机拼接成两排相互平行的且节数相同的第一排传送带和第二排传送带,所述第一排传送带的首节辊筒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分别与第一排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第二排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排传送带的末节辊筒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分别与第一排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第二排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排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与第二排传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且相反。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传送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供垃圾抓取、识别后放置的托盘,若干所述托盘能随所述传送机构作环形轨迹运动。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传送机构的外围和内围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托盘运动轨迹的限位杆。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投放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托盘包括有底盘和载物盘,所述载物盘和底盘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所述底盘的上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载物盘的底端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垃圾箱内间隔设置有若干隔板从而使得所述垃圾箱内形成有若干所述存储仓。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移动机构,每个所述存储仓中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移动机构控制所述隔板移动以调节所述存储仓的空间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阳;林中阳,未经曾阳;林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20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