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76105.5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4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吕叶林;田航奇;吴华华;李波;李媛;蒙志全;李梁;陈婧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国网浙江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3/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奕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运 电动汽车 群体 聚合 充电 行为 预测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营运电动汽车的车辆运行数据;调用充电概率预测模型,根据车辆运行数据生成各个营运电动汽车对应的充电概率;根据充电概率确定多个营运电动汽车中属于充电群体的车辆,以及充电群体的总充电功率;调用聚合优化模型,根据总充电功率以及预测的居民基础负荷对聚合优化模型求解,得到充电群体的预测总数。针对营运电动汽车的特殊性,根据营运电动汽车的充电概率从营运电动汽车中划分出充电群体,根据聚合优化模型求解适合调峰目标的分时调度充电群体结果,可以实现对营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预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方法、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装置、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出于对环保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的考虑,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数量更多的电动汽车更加频繁地接入电网将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聚集性负荷会加重电网负担,另一方面分散性负荷会带来冲击电压。因此有必要对聚集性负荷和分散性负荷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聚合,减弱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目前的聚合调度研究工作中,绝大多数关于电动汽车负荷参与需求调度的研究都仅限于基于出行链和区分所处功能区的私人电动汽车,缺乏对充电随机性较高的营运电动汽车情况的考虑。
虽然营运电动汽车的数量相对于私人车乘用车的数量较低,但是单次充电功率相对较高,而且在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营运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电网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20年,新能源私人乘用车数量有近20万辆,充电功率主要分布在7kW~30kW范围内,新能源网约车和出租车有近10万辆,工作时间充电功率主要分布在20kW~60kW范围内,相比之下,营运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电网负担。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的技术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方法,可以实现对营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预测;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装置、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对营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预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营运电动汽车群体聚合充电行为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营运电动汽车的车辆运行数据;
调用充电概率预测模型,根据所述车辆运行数据生成各个所述营运电动汽车对应的充电概率;
根据所述充电概率确定多个所述营运电动汽车中属于充电群体的车辆,以及所述充电群体的总充电功率;
调用聚合优化模型,根据所述总充电功率以及预测的居民基础负荷对所述聚合优化模型求解,得到所述充电群体的预测总数以及平均充电功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概率确定多个所述营运电动汽车中属于充电群体的车辆,以及所述充电群体的总充电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营运电动汽车中初始的电池荷电状态以及所述充电概率,将所述营运电动汽车划分为充电群体和行驶群体;
根据汽车充电功率或行驶耗电功率更新各个所述营运电动汽车的电池荷电状态;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电池荷电状态确定所述充电群体和所述行驶群体之间的转换数量,以更新所述充电群体;
计算更新后所述充电群体的总充电功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营运电动汽车中初始的电池荷电状态以及所述充电概率,将所述营运电动汽车划分为充电群体和行驶群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国网浙江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国网浙江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6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