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及其绕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1805.7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邱银;邹晖;刘晓龙;李广生;单亚农;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27/30;H01F41/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陈丽丽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极小 散场 螺线管 线圈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线圈包括:环向场线圈中心柱(1)、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螺旋管线圈A组外层绕组(4)、螺旋管线圈B组外层绕组(5),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均匀绕制在环向场线圈中心柱(1)上,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均匀绕制在环向场线圈中心柱(1)上,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与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间隔设置,螺旋管线圈A组外层绕组(4)绕制在螺旋管线圈内层绕组上,螺旋管线圈B组外层绕组(5)绕制在螺旋管线圈内层绕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起始处与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起始处位于镜像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线圈A组外层绕组(4)与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在顶部通过螺旋管线圈内外层绕组连接件(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线圈B组外层绕组(5)与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在顶部通过螺旋管线圈内外层绕组连接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螺旋管线圈A组外层绕组(4)、螺旋管线圈B组外层绕组(5)上焊接有回水端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通过夹具固定在环向场线圈中心柱(1)上。
7.一种具有极小杂散场位形的螺线管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A组内层引线所需的预成型外方内圆铜管按要求排列,包扎绝缘;
步骤B:将步骤A包扎完绝缘的铜管绕制到环向场线圈中心柱(1)上,形成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绕制时预留出B组的绕制空间,绕制完成后,焊接回水端头,并用夹具在不同位置固定铜管,防止反弹;
步骤C:在与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起始处镜像相对位置,排列好B组内层引线用预成型铜管,包扎绝缘;按照步骤B方法,将B组绕制完成,形成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
步骤D:将A组外层引线所需的预成型铜管在A组内层引线位置按要求排列,包扎绝缘;
步骤E:将步骤D包扎好绝缘的铜管在螺旋管线圈内层绕组上绕制,形成螺旋管线圈A组外层绕组(4),螺旋管线圈A组外层绕组(4)与螺旋管线圈A组内层绕组(2)在顶部通过螺旋管线圈内外层绕组连接件(6)连接,使其在具备足够绝缘强度的情况下紧紧贴合。外层绕制方向与内层绕制方向相反,绕制时预留出B组外层的绕制空间;
步骤F:将B组外层引线所需的预成型铜管在B组内层引线位置按要求排列,包扎绝缘;按照步骤E方法,完成B组线圈,形成螺旋管线圈B组外层绕组(5),螺旋管线圈B组外层绕组(5)与螺旋管线圈B组内层绕组(3)在顶部通过螺旋管线圈内外层绕组连接件(6)连接,使其在具备足够绝缘强度的情况下紧紧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18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搬运工字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池健康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