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片电芯生产工艺和叠片电芯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2182.7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江德顺;张五堂;舒剑武;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片电芯 生产工艺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生产工艺和叠片电芯生产装置,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叠片电芯生产工艺包括: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朝向隔膜移动,以使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将隔膜挤压成折线状,以使其上下两个侧面均具有多个折扇状空间,其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交替地布置在隔膜的相对两侧;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交替插入隔膜的多个折扇状空间内,形成叠片电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大产能,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片电芯生产工艺和叠片电芯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叠片电池卷芯的生产,是正极片和负极片与隔膜交替叠加,形成电池的卷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效率较慢,交替频率较高,易出错,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生产工艺和叠片电芯生产装置,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大产能,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生产工艺,用于生产叠片电芯,所述生产工艺包括:
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朝向隔膜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将所述隔膜挤压成折线状,使得所述隔膜的上下侧面均具有多个折扇状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交替地布置在所述隔膜的相对两侧;
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交替插入位于所述隔膜上的多个所述折扇状空间内,形成所述叠片电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叠片电芯生产工艺还包括: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均夹持与所述隔膜上对应的位置,且多个所述第一悬臂靠拢排列,同时多个所述第二悬臂靠拢排列于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悬臂下方,以折叠所述叠片电芯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均朝向隔膜移动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悬臂沿第一导轨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悬臂挤压所述隔膜的一侧;
将所述第二悬臂沿第二导轨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悬臂挤压所述隔膜的另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交替插入所述隔膜上的多个所述折扇状空间内,形成所述叠片电芯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吸附到不同的气孔隔板上;
将吸附有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的所述气孔隔板插入所述折扇状空间内;
使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脱离所述气孔隔板,并从所述折扇状空间内抽出所述气孔隔板。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朝向隔膜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将所述隔膜挤压成折线状,使得所述隔膜的上下侧面均具有多个所述折扇状空间的步骤中,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将所述隔膜挤压成折线状,且所成的角度在设定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叠片电芯生产装置,其采用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工艺,且包括第一悬臂、第二悬臂、辊轮组件和插入组件,所述辊轮组件用于带动隔膜,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分别位于所述隔膜的相对两侧,且相互错开布置,用于挤压所述隔膜成折线状,以形成多个所述折扇状空间,所述插入组件用于将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别插入多个所述折扇状空间内,以使所述隔膜、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形成叠片电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装置还包括供所述第一悬臂滑动的第一导轨、以及供所述第二悬臂滑动的第二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2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