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田成株期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644787.1 申请日: 2021-12-30
公开(公告)号: CN114271158B 公开(公告)日: 2022-12-23
发明(设计)人: 徐志;何杨兰;李宙炜;刘冬;田冰川;吴云天;贺治洲;彭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5/11 分类号: C12N15/11;C12Q1/6895;C12Q1/68;C12N15/00;A01G22/22;A01G7/00;A01K67/033
代理公司: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代理人: 陈建国
地址: 410125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田 成株期 水稻 褐飞虱 抗性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出了一种大田成株期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包括:S1.感虫品种TN1秧苗带药双本移栽后,接入褐飞虱怀卵雌成虫进行虫源批量饲养;S2.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浸种、催芽,播种后,带药移栽,单本插种,小区间交叉排布,田间正常水肥管理;S3.分蘖盛期,材料小区罩上尼龙网罩,人工接入褐飞虱虫源,田间正常水肥管理,整个生长季,试验小区内不施用农药;S4.感虫对照小区植株致死率达90%时,统计鉴定材料的植株死亡率;S5.对每份鉴定材料叶片取样,提取DNA,采用已知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鉴定材料是否携带有抗褐飞虱基因。本发明形成了简化版的技术流程,按照本方法,该技术行之有效,其结果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田成株期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地。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中国各主要稻区均有分布,是目前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抗虫品种是提高水稻抗虫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防治手段。抗褐飞虱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是水稻抗褐飞虱品种培育的基础,而新组合、新品种抗性鉴定及抗性展示是其审定、推广和应用的窗口。

现有的田间自然鉴定圃,易受虫害发生的时期和虫口密度的影响,年度间波动性大,造成鉴定结果的不准确性,体现不出参试材料的真实抗性水平。人工接虫鉴定则相对稳定和可靠,它包括苗期鉴定和成株期鉴定。目前关于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苗期,而生产上水稻褐飞虱的为害多发生在成株期,并且尚无研究表明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对褐飞虱具有一致的抗性。因此,水稻成株期褐飞虱抗性鉴定与展示观摩,更有利于大田生产的指导。

水稻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存在鉴定效率低和鉴定结果可靠性差等问题,在抗性育种中应用和推广进程缓慢。部分鉴定方法,如稻桩鉴定法,一种水稻成株期对褐飞虱抗性规模化精准鉴定技术,它是基于鉴定稻桩上单个分蘖来评价水稻植株的抗性,而水稻单个分蘖与整株在生长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剥离分蘖的过程中也会对植株造成损伤,这种情况下单个分蘖的鉴定结果很难体现整株的抗性水平。另外一种单株鉴定法,它是基于播种后移栽钵盆留单株进行抗虫性评价,每个钵盆需要单独组装支架和罩网,适宜于在大棚、人工气候室等场地进行,不能展现出鉴定材料在田间地头的群体抗性水平。因此,解决田间水稻群体水平成株期高效、精准鉴定与展示技术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大田成株期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方法,结果发现,利用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套笼接虫鉴定抗性级别相吻合,形成了简化版的技术流程,按照本方法,该技术行之有效,其结果准确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田成株期水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感虫品种TN1,浸种、催芽,播种后,20-30天秧龄带药移栽,双本插种后10-30天,罩上100-150目尼龙网罩,人工接入褐飞虱怀卵雌成虫进行虫源批量饲养;

S2.鉴定材料和对照品种浸种、催芽,播种后,20-30天秧龄时,带药移栽,单本插种,小区间交叉排布,田间正常水肥管理;

S3.分蘖盛期每4-5份材料小区,罩上100-150目尼龙网罩,人工接入褐飞虱虫源,田间正常水肥管理,整个生长季,试验小区内不施用农药;

S4.感虫对照小区植株被取食致死率达90%时,调查各试验小区材料的死亡情况,统计每份鉴定材料的植株死亡率;

S5.对每份鉴定材料叶片取样,提取DNA,采用已知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鉴定材料是否携带有抗褐飞虱基因,根据每份鉴定材料的植株死亡率判断基因鉴定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4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