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电极、其制备方法、干法电芯和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4180.3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秦士林;蔡挺威;肖强;张耀法;张超;马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H01M4/139;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牛海燕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制备 方法 干法电芯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法电极、其制备方法、干法电芯和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隔膜、干法电极膜和集流体层叠后进行热辊压,得到干法电极;其中,所述干法电极膜位于所述隔膜和所述集流体之间。采用该干法电极用于叠片,避免了隔膜来回缠绕,从而提高了叠片的速度和叠片过程中的对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同时,由于干法电极膜与隔膜和集流体复合成一体,在电芯遇到外力撞击、针刺等过程中,极片与隔膜之间不会发生移动错位等问题,实验表明,在针刺过程中,干法电极也会限制隔膜在高温情况下的收缩,从而避免了正负极接触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干法电极、其制备方法、干法电芯和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对车用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大、比功率高、充电效率高、循环性能好、无环境污染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佳选择。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500Wh/kg以上。而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其安全性能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业内不断涌现出寻求高负载量、无溶剂介入的新型干法复合电极加工技术。该技术一旦导入量产成功,具有以下优势:1、能在现有体系电池基础上再提升能量密度;2、可精简掉匀浆和极片烘烤两道工序,减少电极车间厂房占地面积以及降低设备直接投资,降低设备及厂建投资成本;同时由于无需NMP溶剂,节省原材料成本且有利于环境安全,降低了环境管控运营成本;4、干法极片可制作厚电极,柔韧性好,安全性高,有望用于预锂和固态电池技术开发领域。
对于电芯的制备工艺,无论是湿法涂布工艺,还是干法电极工艺,目前在电芯制备过程中主要采用叠片、卷绕等工艺,与叠片工艺相比,卷绕工艺中存在内阻偏高,高倍率放电容量偏少,放电平台低,不易做太厚电芯且厚度不易控制,电池形状单一,容易变形等劣势,现在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家开始选择叠片工艺。但是,叠片工艺相对卷绕工艺,操作复杂,良品率低,极片与隔膜之间对齐度不易控制,且容易出现错位等问题,从而引起正负极错位或直接接触短路造成安全问题。
CN214898757U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通过在隔膜的表面间隔设置粘结层,能够将隔膜的端部与极片的端部紧密粘结,进一步防止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发生错位,避免由于正负极片接触短路而导致的电池起火或爆炸,进而提高了叠片式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该专利采用先制备极片,再将极片与隔膜进行端部粘接,不仅增加了工艺步骤,同时,只有端部贴合很难保证极片和隔膜之间贴合的紧密性,很有可能造成隔膜起皱等问题。
因而,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同时解决极片错位,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法电极、其制备方法、干法电芯和电池。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法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隔膜、干法电极膜和集流体层叠后进行热辊压,得到干法电极;
其中,所述干法电极膜位于所述隔膜和所述集流体之间。
本发明采用干法电极一体化工艺,在裁片之前先将隔膜与干法电极膜和集流体直接辊压复合成一体,得到的干法电极自带隔膜。采用该干法电极用于叠片,避免了隔膜来回缠绕,从而提高了叠片的速度和叠片过程中的对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同时,由于干法电极膜与隔膜和集流体复合成一体,在电芯遇到外力撞击、针刺等过程中,极片与隔膜之间不会发生移动错位等问题,实验表明,在针刺过程中,干法电极也会限制隔膜在高温情况下的收缩,从而避免了正负极接触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4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灯警示灯具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