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裸眼水平井的分段酸化方法及分段酸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40542.1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武新民;徐涛;张文中;汪伟光;曹献平;岑玉达;陈哲;邓祺;张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7 | 分类号: | E21B43/27;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何筱茂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水平 分段 酸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眼水平井的分段酸化方法及分段酸化系统,获取待酸化裸眼水平井在水平段的第一测井解释参数,以每一个测井解释长度为基础对所述水平段进行离散,获得n段离散段;以渗透率两倍差异为边界,将n段所述离散段划分为m段第一子水平段;以储层系数两倍差异为边界,将m段所述第一子水平段划分为c段第二子水平段;分别计算所述第二子水平段在酸化时的用酸量,在基于该用酸量对相应的第二子水平段进行酸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考虑了水平井段渗透率与储层系数的非均质特征,使得水平井分段酸化段数更为明确;其次,考虑了酸岩反应焓控制的综合溶蚀系数和非均匀泥浆伤害程度,使得分段酸化每一段的用酸量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酸化改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裸眼水平井的分段酸化方法及分段酸化系统。
背景技术
长井段裸眼水平井是高效、低成本开发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钻井过程的适当正压差是保障正常钻进和井壁稳定性的有效措施,这往往导致整个裸眼水平井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泥浆伤害。酸化则是低渗碳酸盐岩储层解除泥浆伤害,降表皮系数和恢复产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裸眼水平段在地质特征上存在着渗透率和储层系数的非均质性,正压差钻井又将导致水平段泥浆伤害程度的非均匀性,为达到整个水平井段的均匀酸化,必须对水平井段的不同物性和伤害程度进行差异化布酸。
目前,裸眼水平井主要采用笼统酸化技术,用酸量则通过储层一定范围内的总孔隙体积代替,该方法仅仅考虑储层孔隙被酸液完全填充,不仅忽略了泥浆侵入的滤液和固体伤害,也无法针对物性非均质进行精细化布酸,这将导致小部分井段大量吸酸而过度溶蚀,大部分伤害井段无法吸酸而达不到酸化目的,使得优化设计的用酸量小于伤害储层的实际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笼统酸化技术,使得在对水平段进行酸化的时候,忽略了泥浆侵入的滤液和固体伤害,同时也无法针对物性非均质进行精细化布酸,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水平井的分段酸化方法及分段酸化系统,能够通过对水平段进行分段酸化,达到酸化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裸眼水平井的分段酸化方法,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S1:获取待酸化裸眼水平井在水平段的第一测井解释参数,以每一个测井解释长度为基础对所述水平段进行离散,获得n段离散段;所述第一测井解释参数包括所述水平段的长度、储层厚度、孔隙度以及渗透率;
步骤S2:以渗透率两倍差异为边界,将n段所述离散段划分为m段第一子水平段;
步骤S3:以储层系数两倍差异为边界,将m段所述第一子水平段划分为c段第二子水平段;
步骤S4:分别计算所述第二子水平段在酸化时的用酸量,在基于该用酸量对相应的第二子水平段进行酸化。
传统的在对水平段进行酸化过程中,采用笼统酸化技术,用酸量则通过储层一定范围内的总孔隙体积代替,该方法仅仅考虑储层孔隙被酸液完全填充,不仅忽略了泥浆侵入的滤液和固体伤害,也无法针对物性非均质进行精细化布酸,这将导致小部分井段大量吸酸而过度溶蚀,大部分伤害井段无法吸酸而达不到酸化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裸眼水平井的分段酸化方法,将水平段划分为若干段,并分别计算划分后的第二子水平段的用酸量,在将计算之后的用酸量来酸化水平井的水平段,考虑了水平井段渗透率与储层系数的非均质特征,增强了对水平井的分段酸化目的。
优选地,所述步骤S2的子步骤包括:
S21:以渗透率2倍差异为边界,从跟部到趾部,以第i=1段开始,计算相邻离散段的渗透率差异Pi,i=1,2,3,······,n:
ki为第一子水平段的渗透率,mD;j为计算使用的计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05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