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声场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7003.2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0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孙舒远;孟义明;尹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S7/00 | 分类号: | H04S7/00;H04R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廖厚琪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场 优化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声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座舱音响系统,所述智能座舱音响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同侧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的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后背处,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头枕处,所述声场优化方法包括:
基于各扬声器的待计算音频参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控制区域内参考位置的第一声学传递函数,构建第一声学响应模型,并基于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所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非控制区域内参考位置的第二声学传递函数,构建第二声学响应模型;其中,所述控制区域为所述后排乘客当前乘坐的后排座椅分区,所述非控制区域为后排乘客当前未乘坐的后排座椅分区;
基于所述第一声学响应模型以及所述第二声学响应模型,构建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
以所述控制区域与所述非控制区域之间的声学响应差值最大化为所述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计算各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相应的音频参数最优解;
控制各所述扬声器分别按照相应所述音频参数最优解输出音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扬声器的待计算音频参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控制区域内参考位置的第一声学传递函数,构建第一声学响应模型的步骤,包括:
基于各扬声器的待计算音频参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控制区域内所述后排乘客不同侧耳部位置的第一声学传递函数,分别构建第一声学响应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控制区域与所述非控制区域之间的声学响应差值最大化为所述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计算各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相应的音频参数最优解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后排乘客不同侧耳部位置所相对设置的虚拟扬声器的模拟音频参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相应侧所述耳部位置的第三声学传递函数,分别构建第三声学响应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声学响应模型以及所述第三声学响应模型,构建第二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
所述以所述控制区域与所述非控制区域之间的声学响应差值最大化为所述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计算各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相应的音频参数最优解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控制区域与所述非控制区域之间的声学响应差值最大化为所述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以及以实际声学响应与模拟声学响应的差值最小化为所述第二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联合计算各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相应的音频参数最优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声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为扬声器阵列群,所述扬声器阵列群包括多个设置位置不同的扬声器阵列。
5.一种声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座舱音响系统,所述智能座舱音响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同侧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的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后背处,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头枕处,所述声场优化装置包括: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各扬声器的待计算音频参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控制区域内参考位置的第一声学传递函数,构建第一声学响应模型,并基于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所述声学响应传递函数以及相对于非控制区域内参考位置的第二声学传递函数,构建第二声学响应模型;其中,所述控制区域为所述后排乘客当前乘坐的后排座椅分区,所述非控制区域为后排乘客当前未乘坐的后排座椅分区;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声学响应模型以及所述第二声学响应模型,构建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
计算模块,用于以所述控制区域与所述非控制区域之间的声学响应差值最大化为所述第一声学响应差值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计算各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待计算音频参数相应的音频参数最优解;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所述扬声器分别按照相应所述音频参数最优解输出音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70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