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废水的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36862.X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2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花;贺海量;陈敬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宁市吉润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废水 循环 利用 处理 方法 含有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废水的混凝土,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过滤:采用过筛方式将混凝土废水的砂石分离出,得到一级废水;2)二次过滤:将一级废水引入二沉池中并启动超声波发生器振荡处理,然后投入外加剂并继续对废水进行超声波振荡处理,沉降去除泥沙石粉,得到二级废水;3)均质化处理:将二级废水引入搅拌池中搅拌均匀,得到均质废水;4)抽样检测:从搅拌池中抽取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符合使用要求即可抽取使用于混凝土的生产中。本申请的混凝土废水处理方法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并且能够增大废水中未水化的活性物质占比,提高混凝土废水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废水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生产大量废水,比如在冲洗混凝土搅拌机或运输车时产生的冲洗污水,这种废水含有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物质,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必要针对这些废水进行处理。
目前,大多数混凝土企业主要采用过滤或者沉淀的方法来去除混凝土废水中的杂质,虽然经过处理后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基本上能够得到有效去除,但是,处理后的废水中仍然还有许多未水化的矿物掺和料、水化硅酸钙凝胶、水泥等细度较小的成分,这些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若直接排放会使水环境中的碳含量增加,不利于绿色节能的的工业碳排放准则,而若掺入混凝土中使用,则由于废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惰性物质成分,比如惰性石粉、泥土等,这些惰性物质对水分或减水剂的吸附性较大,使得混凝土干燥速度过快,不仅使得混凝土的施工性变差,而且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对混凝土废水的回收利用率,改善掺有回收废水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本申请提供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废水的混凝土。
本申请提供的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废水的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废水的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过滤:将混凝土废水引入初沉池中,采用过筛或离心的方式,将砂石等大颗粒杂质从废水中分离出,得到一级废水;
2)二次过滤:将一级废水引入二沉池中,启动超声波发生器对二沉池中的废水进行超声波振荡处理15-20min,然后往二沉池中投入外加剂,继续启动超声波发生器对二沉池中的废水进行超声波振荡处理15-20min,沉降去除泥沙石粉等小颗粒杂质,得到二级废水;3)均质化处理:将二级废水引入搅拌池中搅拌均匀,得到均质废水;
4)抽样检测:从搅拌池中抽取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均质废水符合使用要求,即可抽取使用于混凝土的生产中。
通过采用初步过滤、二次过滤以及均质化处理的手段对混凝土废水进行回收,使得混凝土废水的固含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符合掺加于混凝土拌制的要求,此外,通过添加外加剂并结合超声波振荡处理,使得混凝土废水中的一些表面固结有钙矾石等已水化的颗粒物能够受到一定程度的表面剥脱,使未水化的微小颗粒物质能够与惰性杂质颗粒物更好地分离,增大了混凝土废水颗粒物的活性物质与惰性物质的含量比例,也加速了混凝土废水中的泥沙沉降,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废水中未水化物质的回收利用率,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波频率为20-25KHz。
若振荡频率过高,容易使混凝土废水中的未水化物质造成损失,若振荡频率过低,则分离效果不明显,通过将超声波频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已水化物质在颗粒物表面的剥离程度适宜,泥土等惰性杂质也能够得到较为快速的分离。
优选的,二级废水引入搅拌池后保持搅拌,搅拌速度为6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宁市吉润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普宁市吉润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6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