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33895.9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4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龙;杨月瑛;王永元;黄旭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光悦达电力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1/08 | 分类号: | B65H51/08;B65H57/14;B08B3/02;G01N29/04;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李兰兰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电缆 输运 专用设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涉及大截面电缆输送技术领域。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包括底座,底座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为前后设置,两个固定块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传输辊,底座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空腔,空腔顶部开设有开口,开口内腔设有第一U形板,第一U形板内侧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传输辊。通过超声波探头对电缆表面或内部的损伤处进行探测,从而及时发现电缆的损伤以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电缆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截面电缆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类似绳索,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在电力输送或信息输送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缆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会用到不同规格的电缆,其中有大截面电缆;
电缆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而其内部的导线的损坏会影响电力或信息的传输,但由于大截面电缆的构造,无法轻易发现电缆内部的损伤和判定损伤位置,使得大截面电缆的使用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大截面电缆由于自重较大、弯曲能力较弱的原因,现有的电缆输送设备无法满足大截面电缆的输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无法满足及时对大截面电缆上的损伤进行发现定位和无法满足对大截面电缆进行输送等缺陷,提供了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及使用方法,所述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及使用方法可以对大截面电缆进行损伤检测和输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截面电缆输运专用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传输辊,所述底座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腔设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内侧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传输辊;
两个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U形板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并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一开槽内腔,位于最右侧的所述第一传输辊前后两端的转轴分别贯穿相邻的轴承,并与第一开槽活动连接;
若干个所述第一传输辊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外侧套设有链条,若干个所述第一传输辊之间通过链轮和链条传动连接,位于前侧的所述固定块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开孔,且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后侧输出轴贯穿开孔,与相邻的第一传输辊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传输辊上方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底部为开口设置,所述箱体与两个固定块均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箱体内腔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二U形板、第二输送管和控制器,所述第二U形板为空心设置,且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控制器底部固定连接有超声波探头,所述第一输送管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顶端贯穿箱体顶部,并延伸至箱体上方,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耦合剂盒和报警器,所述风机右侧出气管底端贯穿箱体顶部和第二U形板顶部,所述耦合剂盒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耦合剂盒与第二输送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底座顶部位于第一传输辊下方处开设有废液槽,所述废液槽左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光悦达电力工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光悦达电力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38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囱筒身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火原料智能上料装置及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