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2513.0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7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衍君;张洋;范鑫;接叶楠;候刚;刘顺;周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缝间驱替 协同 提高 致密 动用 程度 模拟 装置 方法 | ||
1.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温压加载模块(11)、第一岩心监测模块(12)、第二岩心监测模块(14)和注液模块(15);
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包括外壳,外壳的内腔固定设有紧邻设置的第一岩心(161)和第二岩心(162),第一岩心(161)和第二岩心(162)之间留有缝隙;第一岩心(161)和第二岩心(162)整个体的外围包覆有防砂网(164),防砂网(164)与外壳内表面之间填充有制热循环层(165),外壳上设有第一岩心出液口(166)和第二岩心出液口(167);
温压加载模块(11)与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连接,用于为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提供预设的温度和压力,模拟储层的高温高压环境;
第一岩心监测模块(12)与第一岩心出液口(166)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岩心驱油量的排出,并监测计量第一岩心出口端流体流量和压力;
第二岩心监测模块(14)与第二岩心出液口(167)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岩心驱油量的排出,并监测计量第二岩心出口端流体流量和压力;
注液模块(15)与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连接,用于为缝间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提供注入压裂液,并监测入口端流体流量和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压加载模块(11)包括螺杆泵(111)、压力传感器(112)、制热循环系统(113)、温度传感器(114);
螺杆泵(111)通过管道与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外壳的内腔连通;压力传感器(112)和温度传感器(114)与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连接,分别用于测量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外壳内腔的压力和温度;制热循环系统(113)通过管道与制热循环层(16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岩心监测模块(12)包括第一岩心出液阀门(121)、第一岩心压力表(122)、第一岩心流量计(123)和第一岩心计量装置;
第一岩心计量装置通过管道与第一岩心出液口(166)连通,该管路上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岩心出液阀门(121)、第一岩心压力表(122)和第一岩心流量计(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岩心监测模块(14)包括第二岩心出液阀门(141)、第二岩心压力表(142)、第二岩心流量计(143)和第二岩心计量装置;
第二岩心计量装置通过管路与第二岩心出液口(167)连通,该管路上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岩心出液阀门(141)、第二岩心压力表(142)和第二岩心流量计(1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液模块(15)包括压裂液罐(151)、压裂液罐阀门(152)、压缩泵(153)、压缩泵阀门(154)、注入流量计(155)和注入压力表(156);
压缩泵(153)的入口通过管路与压裂液罐(151)连接,压裂液罐阀门(152)设置于压裂液罐(151)的出口;
压缩泵(15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缝间驱替模拟模块(16)外壳的内腔连通,压缩泵阀门(154)设置于压缩泵(153)的出口,注入流量计(155)设置于压缩泵阀门(154)的出口,注入压力表(156)设置于注入流量计(155)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缝间驱替协同闷井提高致密储层动用程度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岩心(161)和第二岩心(162)之间在缝隙的两端固定有固定块(163),固定块(163)用以固定第一岩心(161)和第二岩心(162)及确保第一岩心(161)和第二岩心(162)之间存有预设宽度的裂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25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