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素酯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8675.7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包继甜;许小辉;孙晓龙;吴永平;马玉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3/04 | 分类号: | B32B23/04;B32B23/20;C08J5/18;C08L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吕姿颖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G02B,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酯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纤维素酯膜包括交替层叠的纤维素酯A层和纤维素酯B层,本发明通过选择低取代低聚合的A型纤维素酯,在干燥过程中分子结晶较小,产品表观晶点数量减少,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利用其较高的表层‑OH裸露使得挺度下降,刚性减弱,粘结性提高,且利用A型纤维素酯和B型纤维素酯不同的取代度和聚合度,促进B层溶剂通过A层快速挥发的同时,通过助剥离剂在A层的使用,促进A层半干膜的形成和一定湿度保持,在缩短纤维素酯膜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情况下,也减少了助剂迁移到A、B界面甚至随溶剂挥发出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G02B,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酯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用纤维素酯膜制作镜片的过程为将纤维素酯膜处理后用PVA水性胶贴合在一起,经干燥、裁片、压弯而成;依据需求纤维素酯膜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一般的作为功能膜时,使用一层,比如防雾镜片、变色镜片、防眩镜片;作为偏光镜片时,使用两层或两层以上,比如偏光近视镜片、偏光镜片;作为普通墨镜时,使用多层,比如太阳镜片。用纤维素酯膜贴合制备镜片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种类丰富、多彩绚丽、功能齐全能够及时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其中对于纤维素酯膜类镜片产品,产品压弯后无气泡、无分层是合格产品关键指标,但常规纤维素酯膜主成分为三醋酸纤维素酯,其刚性较强,压弯后膜层张力大于PVA胶水粘接力,往往造成贴合产品出现分层、有气泡等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一般会对纤维素酯膜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方法公开的有在基体材料上涂布亲水性高分子或将基材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或高温、高浓度的碱水溶液皂化处理等(参照日本特开2000-3567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82226号公报),然而,由于纤维素酯自身显示一定疏水性,在基材上涂布亲水性高分子层,从技术难度及生产效率上均不是最优,市场类似产品粘接力往往较小,成品率低;电晕处理是通过电晕减少膜层静电,使膜面粗糙度增加,对膜层之间粘接力改善并不显著。化学处理方法有皂化处理等,通过增加膜表面的羟基提高膜层之间粘接力。对膜层进行皂化处理在改善膜层间粘接力上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技术手段,皂化后膜层羟基含量与基材本身以及皂化液温度、浓度呈正相关,然而高温、高浓度的碱水溶液皂化处理,容易出现基膜皂化后褶皱、雾度升高,从而造成成品率下降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皂化后羟基多、雾度小的纤维素酯膜来提高其粘接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纤维素酯膜,所述纤维素酯膜包括交替层叠的纤维素酯A层和纤维素酯B层,所述纤维素酯膜的两个表层均为A层;优选地,所述纤维素酯膜中A层数目N大于等于2,B层数目为N-1。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维素酯A层的制备原料包括A型纤维素酯,所述A型纤维素酯的乙酰基取代度为2.0~2.6,优选为乙酰基取代度在2.0~2.6范围内的二乙酰基纤维素。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维素酯B层的制备原料包括B型纤维素酯,所述B型纤维素酯的乙酰基取代度为2.8~3,优选为2.8~2.9,优选为乙酰基取代度在2.8~2.9范围内的三乙酸纤维素酯。
乙酰化程度与膜的挺度程正相关,乙酰基取代度越高,制备的膜挺度越大,乙酰化程度越低,膜的机械性能越差,同时纤维素中羟基越多,会造成成膜后剥离困难。酯基和羟基在纤维素中的占比决定了膜最终的性质,为了促进纤维素酯膜的机械性能,本发明B层采用较高乙酰基取代度的纤维素酯,但同时较大的挺度也造成气泡和分层等问题,故本发明在纤维素酯膜表层还设置了乙酰基取代度相对较低的A层,来减少气泡和分层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8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建筑楼宇用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