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边智能的井下危险源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3806.4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端;李涛;范春琲;马振华;刘春;周福宝;刘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沃尔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G06V20/40;G06F9/50;G06N3/045;G06N3/08;H04W4/38;G08B17/10;G08B1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卓邦荣 |
| 地址: | 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井下 危险源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边智能的井下危险源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云边参数优化:选用SSD网络模型作为检测模型,并将提取目标初步特征的VGG‑16网络换成MobileNet网络,SSD网络模型与MobileNet网络组成的MobileNet‑SSD目标检测模型,减少模型提取深度特征部分的网络深度,将数据集图片进行翻转、裁剪,去除多余物体,局部放大目标;步骤2、建立煤矿的云‑边检测体系:将摄像头及传感器部署在边缘设备上,在边缘侧实现实时检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CO传感器;步骤3、边缘侧多传感器融合的危险源感知:对步骤2中摄像头及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进行动态加权融合处理,判断是否有火焰产生;步骤4、多网络融合网络:将步骤2、步骤3多设备检测的信息多网络融合无线传输到上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安全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云-边智能的井下危险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井火灾是煤矿安全领域的重点防治的灾害之一,近年来关于矿下失火事件居高不下,这不仅带来了财产损失,还威胁到了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安全事故分为瓦斯、顶板、运输等8大类别,从2007-2017年的事故统计分析,发现火灾/瓦斯事故每起平均死亡人数高达21/5人。
因此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极为重要,现阶段,煤矿井下监测外因起火的方法主要采用气体、温度、烟雾等传感器,通过将大量传感器部署在矿道的上方来监视设备运行情况。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部署大量的传感器不仅耗时、耗力、耗资金,而且后期还需要不断地定期检查维护,当部署的传感器较少时,远离传感器较远的火源则不能被及时的检测到,这也是目前使用传感监测矿下火灾发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为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新思路,基于AI的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有两种部署方法:基于云的架构和基于边缘的架构,基于云的方法是通过互联网将大量采集到数据传输到云中,在云中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如果受到攻击,将导致隐私泄露,另外,随着终端设备收集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基于云的方法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数据传输压力,无法满足安全监控系统的实时要求;基于边缘架构的安全监测系统通过使用边缘计算,可以在边缘设备上处理数据而无需将其上传到云中,从而可以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并防止数据隐私泄漏,且能够响应系统实时性的需求,但是,边缘设备的计算资源有限,在处理计算密集型监视任务(例如视频处理和图像识别)时,它通常会遇到性能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边智能的井下危险源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云-边智能的井下危险源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云边参数优化
选用SSD网络模型作为检测模型,并将提取目标初步特征的VGG-16网络换成MobileNet网络,SSD网络模型与MobileNet网络组成的MobileNet-SSD目标检测模型,减少模型提取深度特征部分的网络深度,将数据集图片进行翻转、裁剪,去除多余物体,局部放大目标;
步骤2、煤矿的云-边检测体系
将摄像头及多传感器部署在边缘设备上,在边缘侧实现实时检测,多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CO传感器;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S21、将步骤1中MobileNet-SSD目标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并将训练好的模型移植在边缘摄像头上;
S22、视频处理模块调用摄像头获取视频帧,然后将获取的图片传递给图像分析和检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沃尔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沃尔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38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