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及其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11902.5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1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贾瑞坤;王生涛;夏欢欢;陆韶辉;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D17/04;E02D31/02;E02D31/12;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59 | 代理人: | 汪贺玲 |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框架 通道 复合 防水 构造 及其 工艺 | ||
1.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包括通道涵(10)和位于通道涵(10)两侧设置的围护桩(20);所述的通道涵(10)包括底板(11),其特征在于,底板(11)的上板面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11a)、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1b)、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1c)、改性沥青混合料层(11d),底板(11)的下板面设置混凝土垫层(11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涵(10)为方框涵(101)或U型槽涵(102),通道涵(10)的结构墙体为防水混凝土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涵(10)的侧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20mm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01h)、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层(101i);
所述的通道涵(10)的下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70mm保护层(101d)、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
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与混凝土垫层(11e)为一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涵(10)的下部设置施工缝(101A),所述的施工缝(101A)纵向布置,施工缝(101A)中设置中埋钢板止水带(101B),施工缝(101A)外侧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D),所述的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D)位于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框涵(101)的上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a)、4mm厚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101b)、0.4mm厚隔离层(101c)、保护层(101d)、排水板(101e)、过滤层(101f)。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槽涵(102)的顶部与围护桩(20)之间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a);U型槽涵(102)的槽口设置防撞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101b)材料为SBS或聚酯胎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隔离层(101c)为PE薄膜;所述的保护层(101d)为50-70mm细石混凝土;所述的排水板为塑料排水板;所述的过滤层(101f)为200g/m2聚酯无纺布;所述的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为材料中加入聚酯胎或PE的一种或两种改性;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原浆表面抹平压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通道涵(10)的侧涵面的C20网喷混凝土层(101i)与围护桩(2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围护桩(20)的两侧路面设置2cm厚结构防水层,2cm厚结构防水层上设置10cm厚挂网喷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19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