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掘进巷道空顶区优化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8533.4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闫小军;戴祥淋;任宝恒;张旭军;薛苏良;韩超;田计宏;吴陪林;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0 | 分类号: | G06F30/10;G06F30/2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掘进 巷道 空顶区 优化 支护 方法 | ||
1.一种掘进巷道空顶区优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掘巷道的几何参数以及煤岩体力学实验参数;
S2:选定五组不同的空顶区长度
S3:采用FLAC3D模拟软件,依据巷道几何参数以及煤岩体力学参数,等比例构建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巷道掘进50m后支护并开挖空顶区长度时顶板的变形量,得出在不同空顶区长度条件下,巷道未进行支护时的顶板最大下沉值
S4:在一般的巷道支护过程中,当锚固区内顶板间的空隙超过 50 mm 时便被视为离层,不符合支护要求,为了更好地保障巷道的施工安全,因此选择
S5:对巷道顶板施加初始支护方案,模拟分析巷道开掘下一个空顶区长度后,模拟计算上一个空顶区顶板支护后变形值d;
S6:空顶区顶板支护后进一步变形值d≤10mm时,说明顶板基本稳定,因此若空顶区顶板支护后进一步变形值d≤10mm且S≤50mm,则该支护方案合理;若空顶区顶板支护后进一步变形值d>10mm,则不合理,改进初始支护方案,模拟进一步变形值d,直到进一步变形值d≤10mm且S≤50mm,确定支护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巷道空顶区优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结合现场地质条件,根据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合理空顶区长度作为中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巷道空顶区优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模拟巷道掘进50m后支护并开挖空顶区长度时顶板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巷道空顶区优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初始支护方案运用直接工程类比法,根据类似条件的已有经验,进行支护类型和支护参数的初始支护方案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巷道空顶区优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初始支护方案不合理时,加大锚杆支护密度对初始支护方案进行改进,在其余布置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每排锚杆的根数,单排锚杆锚固数量在初始支护方案基础上增加1~2根;减小锚杆排距,在初始支护方案排距基础上降低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85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