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整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07604.9 | 申请日: | 2021-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8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贾广珍;高大伟;季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6M11/30 | 分类号: | D06M11/30;D06M11/7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金属 氧化 光催化 材料 织物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整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沉积溴氧化铋:将织物依次浸入铋盐溶液90s、水10s、卤盐溶液90s和水10s各一次,循环2‑15次,得到第一轮沉积织物;沉积金属盐:将所述第一轮沉积织物依次浸入金属盐溶液、水、碱溶液和水中各一次,所述金属盐溶液与所述碱溶液的浓度比为1∶1,浸泡时间分别为(30s‑120s)、(5s‑15s)、(30s‑120s)、(5s‑15s),循环2‑15次,即得原位沉淀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获得的织物在30分钟内降解罗丹明溶液的光催化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整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BiOBr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提高BiOBr光催化材料的活性,并且使其具有高效的光催化活性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但是所得的光催化活性还比较低。光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减小禁带宽度,扩大光吸收的范围,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其分离效率;提高光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手段主要有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复合、金属离子掺杂、阴离子掺杂和新型光催化剂的开发等。
上述研究均为突破BiOBr本身的局限,考虑到金属盐在沉积领域的应用和作用,有必要研究金属盐与BiOBr在光催化领域的结合可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整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整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沉积溴氧化铋:将织物依次浸入铋盐溶液90s、水10s、卤盐溶液90s和水10s各一次,循环2-15次,得到第一轮沉积织物;沉积金属盐:将所述第一轮沉积织物依次浸入金属盐溶液、水、碱溶液和水中各一次,所述金属盐溶液与所述碱溶液的浓度比为1∶1,浸泡时间分别为(30s-120s)、(5s-15s)、(30s-120s)、(5s-15s),循环2-15 次,即得原位沉淀金属盐溴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的织物。
优选的,所述金属盐溶液包括硝酸银、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碱溶液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碱溶液的溶质配合为硝酸银和碳酸氢钠、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或硝酸银和磷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铋盐为硝酸铋,所述卤盐包括碘化钾、溴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碘化钾与所述溴化钠的摩尔比为0.7∶0.3。
优选的,所述沉积金属盐的浸入时间分别为(60s-90s)、10s、(60s-90s)、 10s。
优选的,所述沉积次数为6-10次。
优选的,所述金属盐溶液与所述碱溶液的浓度为1-16mmol/L。
优选的,所述织物为经氢氧化钠处理的碱性织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7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