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霜装置、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03072.1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8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彦;鲁春雷;赵向阳;聂川杰;夏乐梅;郑文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炫畯;林永协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交通工具 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霜装置、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交通工具空调系统的化霜装置包括空调系统的室外侧换热器和交通工具的电机,室外侧换热器和电机分别设置在交通工具的空调舱和电机舱内;化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空调舱和电机舱之间的通风结构。空调系统包括化霜装置、水泵和水冷散热管,交通工具包括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系统制热运行且当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检测温度数据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打开通风结构并提升风机的转速。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空调系统制冷运行且当电机的第二检测温度数据高于第二预设值时开启水泵和打开第二节流器件。本发明能提高对电机产生热量的回收率而进一步利于化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空调系统的化霜装置、交通工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如汽车的主驱电机运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现有一种交通工具空调系统通过在电机处设置有换热管道,且换热管道的出口通过管路接入交通工具的热泵控制系统,此设置能回收电机产生的热量并用于对车外冷凝器进行化霜。
由于电机的大部分热量是通过热传导到达散热结构上,增大散热面积后再以空气对流形式进行散热,而现有的该种化霜装置的设置方式未能有效回收更大部分的热量,因而化霜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对电机热量回收率而提升对空调系统化霜效果的化霜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对电机热量回收率而提升对空调系统化霜效果的交通工具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对电机热量回收率而提升对空调系统化霜效果的交通工具。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对电机热量回收率而提升对空调系统化霜效果的交通工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对电机冷却效果的交通工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一目的提供的交通工具空调系统的化霜装置包括空调系统的室外侧换热器和交通工具的电机,室外侧换热器和电机分别设置在交通工具的空调舱和电机舱内;化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空调舱和电机舱之间的通风结构,空调舱和电机舱通过通风结构连通,电机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通风结构流动到室外侧换热器处。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通过设置通风结构形成气流通道,电机产生并大量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能通过气流通道输送至室外侧换热器所在处以实现化霜。此设置不仅免除进行复杂管路设计和布置,还能提高对电机产生热量的回收率,也能进一步利于化霜。
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结构包括可开闭的挡风结构。
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控制气流通道的开断,仅在室外侧换热器需要化霜时形成气流通道,避免在空调系统制冷模式运行下,避免室外侧换热器和电机之间被彼此产生的热量所相互影响。
进一步的方案是,化霜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空调舱,通风结构、室外侧换热器和风机依次设置,或风机设置在空调舱,通风结构、风机和室外侧换热器依次设置,或风机设置在电机舱,风机、电机和通风结构依次设置,或风机设置在电机舱,电机、风机和通风结构依次设置,或风机设置在通风结构中。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结构沿直线贯通;电机、通风结构和室外侧换热器沿直线依次布置。
由上可见,此设置进一步利于电机产生热量到达室外侧换热器所在处,进一步提高对电机产生热量的回收率,也能进一步利于化霜。
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与通风结构相对设置。
由上可见,电机的热量主要由散热结构传递到空气,此设置提升对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3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补偿式电动遮阳棚支架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息体光栅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