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鉴别藏荆芥药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00443.0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4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琴;蔡鸿飞;许文东;袁诚;韩亚明;毛禹康;杨阳;张圳;李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9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彭妙玲 |
地址: | 5109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鉴别 荆芥 药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鉴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鉴别藏荆芥药材的方法,包括制备CAS号:490‑10‑8的荆芥内酯,并与CAS号:21651‑62‑7的Z,E‑荆芥内酯配合,利用薄层色谱快速鉴别藏荆芥药材,解决现有藏荆芥药材鉴别困难、鉴别过程繁琐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鉴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鉴别藏荆芥药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是唇形科荆芥属植物,是西藏地区特有的药材,入药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癫痫、脑溢血、疮伤及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藏荆芥中含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等化合物,具有耐缺氧、抗疲劳、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抑制酪氨酸酶等活性,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但目前关于藏荆芥的药材鉴别基本是空白,在西藏自治区药材标准中关于藏荆芥的鉴别只有外观形态描述,这使藏荆芥的资源开发及研究利用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建立一种快速且准确的方法鉴别藏荆芥药材对于藏荆芥的资源开发及研究应用以及民族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泽仁拉姆等学者通过GC-MS鉴别出藏荆芥挥发油中含有荆芥内酯,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荆芥内酯这一中文名称存在混用现象,一种是从唇形科裂叶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单萜化合物,其结构式为C10H14O3,分子量为182.09,为白色固体;一种是从荆芥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环烯醚萜化合物,结构式为C10H14O2,分子量为166.09。已公开的荆芥内酯相关专利(专利号:CN1174973C,CN101885715A)均为化合物C10H14O3的相关研究,而化合物C10H14O2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现有的研究无法确认藏荆芥中的荆芥内酯是哪一种结构的化合物,这给藏荆芥的药材鉴别及质量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藏荆芥中含有两种荆芥内酯异构体,在此以CAS号进行区别,分别为Z,E-荆芥内酯(CAS号:21651-62-7)和荆芥内酯(CAS号:490-10-8)。Z,E-荆芥内酯(CAS号:21651-62-7)是荆芥属植物中常见的一种化合物,而荆芥内酯(CAS号:490-10-8)极为少见,目前藏荆芥化学成分研究并未报道该化合物。藏荆芥中两种荆芥内酯含量差异较大,尤其是荆芥内酯(CAS号:490-10-8),含量约占70%,Z,E-荆芥内酯(CAS号:21651-62-7)含量约为10%,总荆芥内酯含量占80%以上,是藏荆芥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成分。
市场上有Z,E-荆芥内酯(CAS号:21651-62-7)工作对照品,多是从猫薄荷中提取分离制得,猫薄荷中含Z,E-荆芥内酯(CAS号:21651-62-7)和E,Z-荆芥内酯(CAS号:17257-15-7),但市场上暂无荆芥内酯(CAS号:490-10-8)对照品。藏荆芥药材鉴别方法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藏荆芥药材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领域空白,本发明提供一种简便易行、高效准确的方法实现藏荆芥药材的快速鉴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快速鉴别藏荆芥药材,识别其主要成分的方法,并提供该方法所需的荆芥内酯(CAS号:490-10-8)工作对照品获取过程,解决现有藏荆芥药材鉴别困难、鉴别过程繁琐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鉴别藏荆芥药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藏荆芥标准药材,干燥后粉碎,得到样品粉末,用蒸馏水回流提取,待提取结束过滤得滤液;
S2、将步骤S1获得的滤液用大孔树脂吸附,过滤,弃滤液,之后用蒸馏水洗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0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