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6565.0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7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毅;叶富城;罗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绿富域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11 | 分类号: | B01D33/11;B01D33/42 |
代理公司: | 佛山中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1 | 代理人: | 王彦昌;李志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峰居委会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焚烧 炉渣 处理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辅助装置,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回收桶、进料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底座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通过螺柱与支撑板连接,底座通过固定组件与回收桶连接,回收桶的左侧的支撑板中安装有第一驱动组件,回收桶的右侧的支撑板中安装有第二驱动组件,回收桶的正上方设置有进料组件。本发明通过利用驱动组件带动回收桶中的两个漏筒进行反向旋转,进而使得进入到筒内的处理水可被旋转力甩脱出漏筒内壁上的漏布,并通过出水管进行输出,而炉渣则滞留在了回收桶的内部,起到筛选炉渣的目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并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药剂,提高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焚烧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阶段中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其中利用各项科技型设备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处理,进而提取生活垃圾中可重复利用的废弃资源,将不可再利用的垃圾进行剔除,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并且现阶段中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依靠焚烧炉进行,利用焚烧炉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使其凝结成炉渣,通过对炉渣进行一系列工艺处理,进而达到提取出可利用资源的目的。
现有公开文献,CN213295009U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水罐浮渣清理装置,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水罐浮渣清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喷头,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污口,且进污口的上部安装有第一电机。该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水罐浮渣清理装置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与叶片之间可以进行旋转,且第一转轴与叶片之间焊接在一起,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叶片进行旋转,从而防止再进污的时候造成堵塞,使进污更加的通顺,絮凝剂箱通过导管与喷头之间连接在一起,通过喷头,可以喷出药物来,从而可以加快浮渣的聚集提高浮渣清理的效率,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与螺旋片之间可以进行旋转,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旋转,从而将聚合过滤后的浮渣进行输送,便于输送,防止堵塞。
1、上述中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水罐浮渣清理装置,在使用时,混合物中的浮渣主要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工作,并配合气缸和压板配合进行浮渣的清洁工作,该种工作方式,容易只能对固体物质的浮渣进行清洁工作,而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该浮渣中也包括了被凝絮剂所处理的果冻状浮渣垃圾,因此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清理,则会造成下料不充分,并返回到原有的处理腔室内的问题。
2、上述中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水罐浮渣清理装置,其通过设置絮凝剂箱,通过添加凝絮剂的方式对浮渣以及浮渣液进行处理,该种方式会造成处理成本过高,并且凝絮剂添加量无法具体针对浮渣液的容量进行配比定量输送的目的,因此容易造成凝絮剂的浪费,以及处理后所形成的液体无法二次投入生产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辅助装置,通过利用驱动组件带动回收桶中的两个漏筒进行反向旋转,进而使得进入到筒内的处理水可被旋转力甩脱出漏筒内壁上的漏布,并通过出水管进行输出,而炉渣则滞留在了回收桶的内部,解决了上述中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水罐浮渣清理装置所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用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回收桶、进料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底座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螺柱与支撑板连接,所述底座的上侧壁中镶嵌有固定组件,所述底座通过固定组件与回收桶连接,所述回收桶的左侧的支撑板中安装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回收桶的右侧的支撑板中安装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回收桶的正上方设置有进料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了支撑腿和固定圈,所述支撑腿焊接在固定圈的上侧壁;
所述回收桶前侧壁中穿插有出水管,所述回收桶的内部安装有外漏筒,所述外漏筒的内部安装有内漏筒,所述外漏筒的内壁上贴合有微孔漏布,所述内漏筒的内壁上贴合有细孔漏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绿富域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绿富域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6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