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频段系统驻波比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4235.8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开信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6 | 分类号: | G01R27/06 |
代理公司: | 广东南越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9 | 代理人: | 李琪;许春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段 系统 驻波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频段系统驻波比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进入上电驻波检测流程,检测各个频段的链路状态和驻波比状态;检测是否进入手动驻波检测流程,包括,检测是否有选定某一频段信号并触发驻波检测信号;若是,对选定的某一频段信号进行驻波检测,检测完成后进入自动驻波检测流程;若否,进入自动驻波检测流程;所述自动驻波检测流程包括对全频段或选定频段的信号进行实时驻波检测;执行驻波比值更新及处理流程,更新驻波比值及驻波比告警状态。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快速、精准地计算出多频段系统的驻波比值,及时发现驻波异常,更好地保护功放,同时,能够选择任意一频段进行驻波检测,极大地方便了测试人员进行设备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频段系统驻波比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从1G开始,快速演进到2G、3G、4G、以及如今的5G,极大推动了互联网、物联网等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为了能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网络服务需求,迫使不同制式的信号并存覆盖,如今,各运营商的多频段、多制式移动通信和无线传输网络,天线共用是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对于多频段天线共用场景,在进行驻波比检测时,存在着以下问题:(1)只能选择特定一个频段作为驻波比计算依据,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该频段链路上出现异常,就无法完成驻波比计算,出现误告警或者无法检测等的异常状态,给工程应用带来极大不便;(2)正常工作中,各频段信号会根据实际用户数、制式、载波数等的使用情况,存在信号在时间、幅度上跳动较为剧烈的状态,功率检测难度较大。诸如专利202011083882.4“一种驻波比检测系统、方法及带有该系统的射频拉远单元”,就针对该种情况提出采用相关功率检测的方式进行功率提取,以克服功率跳变、反馈/反射通道分时复用的问题,但该方法的实现复杂度较高,且对实际的逻辑实现消耗的资源较多,不易于实时系统的使用;(3)系统利用率低、实现复杂度高,诸如专利201510334974.8“多频合路器的检测装置和方法”通过额外在合路器中引入滤波器单元及单片机控制单元,实现对多通道的切换检测。这增加了多工器的设计难度及复杂度。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多个频段共用一个输出口,所以也没必要完成对每个频段的检测回路增加,因此,该设计方案上,系统的利用率低、复杂度高。(4)针对情况2,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增加驻波比检测周期方法来提高其准确性的方案,其对多周期信号可能效果较为明显,但对工程信号的非周期特点等,依然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同时还带来了驻波检测周期长的问题。其带来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更新不及时,或对功放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二是有可能因为信号跳变导致某一时间段采样时间错开,导致误检,进而错误进行了功放关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频段系统驻波比检测方法,包括:进入上电驻波检测流程,检测各个频段的链路状态和驻波比状态;
检测是否进入手动驻波检测流程,包括,检测是否有选定某一频段信号并触发驻波检测信号;
若是,对选定的某一频段信号进行驻波检测,检测完成后进入自动驻波检测流程;
若否,进入自动驻波检测流程;
所述自动驻波检测流程包括对全频段或选定频段的信号进行实时驻波检测;
执行驻波比值更新及处理流程,更新驻波比值及驻波比告警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入上电驻波检测流程,检测各个频段的链路状态和驻波比状态,包括:
产生固定信号Tx输出至各个频段的链路;
读取各个频段的信号的反馈功率Fb;
判断各个频段的信号的反馈功率Fb与固定信号Tx的功率之间绝对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
若是,设置对应频段的链路状态为正常;
若否,设置对应频段的链路状态为异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对应频段的链路状态为正常之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开信通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开信通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4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