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光学、光声、OCT、荧光多模态前向成像一体化的内窥镜装置及其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3589.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熊科迪;辛海书;周非凡;杨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233 | 分类号: | A61B1/233;A61B1/07;A61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oct 荧光 多模态前 成像 一体化 内窥镜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光学、光声、OCT、荧光多模态前向成像一体化的内窥镜装置及其成像方法,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光源系统、光路系统、内窥镜探头、数据采集及重建系统;控制系统同步触发光源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激发光由光路系统进入内窥镜探头,探头内部二向色镜实现光声/荧光、OCT激发光合束,合束光经由棒状透镜照射待成像的组织表面,回波信号由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并完成光声图像、OCT图像、荧光图像重建,光学信号由内窥镜顶部CCD采集进行光学图像重建。本发明光声、荧光、OCT激发光共用光路,通过可调焦准直器消除色差,采用棒状透镜结构深入腔体器官进行在体检测,从而实现光声成像、荧光成像、OCT成像实时高分辨共焦内窥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窥镜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光学、光声、OCT、荧光多模态前向成像一体化的内窥镜装置及其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大部分病例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生存率较低,因此,癌症的早诊早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鼻咽癌为例,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顶壁、侧壁,位置隐蔽,早期便呈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诊断。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易复发。因此,鼻咽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放疗后随访尤为重要。CT和MRI是鼻咽癌诊断、分期及放疗后复查的常规手段。CT无法区分局部炎症和肿瘤,导致CT对鼻咽癌的检出率只有57.1%。MRI成像的缺点是成像时间较长、伪影较大、对钙化灶及骨皮质成像不敏感。
白光内窥镜一直是鼻咽癌诊断的标准工具,将白光照射待成像组织区域,通过CCD或者 CMOS接收白光图像,可以获得成像区域的形态学信息;但由于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信号获取检测图像,受介质散射影响大,只能对成像区域浅表面成像。
光声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无创的生物医学成像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在各自生物组织成像领域的限制,在生物医学成像及临床应用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光声成像技术基于光声效应,在短脉冲激光束的照射下,待检测的生物组织吸收光子能量后受热膨胀,产生超声信号,换能器接收该超声信号,经过算法重建后,由超声信号得到反映组织内部光吸收差异的分布图像。因此,光声成像技术兼具光学成像分辨率高和超声成像深度深的特点,能够对组织进行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光声成像可以获得肿瘤组织附近血管分布图像,用于判断肿瘤组织浸润深度。
OCT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入侵式的高分辨医学成像技术,相较于传统成像技术,可以在毫米级深度上获得微米级的分辨率。OCT成像技术基于干涉仪原理,当近红外弱相干光照射待成像组织时,参考臂的后向散射光与样品臂的反射光发生干涉,由光谱仪接收该干涉信号,可以获得组织浅表结构信息。
荧光成像技术是通过将外源荧光物质注射进入血管,由激光激发荧光物质,同时由接收装置接收荧光,通过接收到的荧光信息对组织进行成像,可以获得区域内不同组织分布信息,由于荧光分子靶向成像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为勾画生物靶区提供重要参考。
当前常用内窥镜为白光内窥镜,只能对组织表面进行成像,缺乏组织深度信息,不能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不能对肿瘤边界进行划分,在术前诊断与术后复查中都存在明显弊端。一种集光学、光声、OCT、荧光多模态前向成像一体化的内窥镜装置,在一体化内窥镜探头内部集成光学、光声、OCT、荧光四种成像模式。其中,光声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学成像分辨率高与声学成像深度深的特点,可成像肿瘤微血管网络,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与内窥技术结合的OCT内窥成像技术可对生物组织腔体进行在体高分辨成像,获得组织结构信息;荧光分子靶向成像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标记肿瘤边界,为放疗过程中勾画生物靶区提供重要参考。
申请号为201410412368.9,专利名为《一种多模态显微成像系统》,公开了一种利用光学手段检测的多模态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超声、OCT、光声三种成像模式,可对组织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成像。由于成像模式中无荧光成像,无法获得组织表面形态学信息;同时由于装置中无消色差器件,不能进行共焦成像,扫描结构为侧向成像方式,不能对待测组织进行前向扫描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