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决开口铝型材弯曲起皱可调且循环使用的填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905.7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2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廖斌;左庆华;卢有庆;潘晓;戴小杰;胡武;张鹏;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16 | 分类号: | B21D7/16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临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开口 铝型材 弯曲 起皱 可调 循环 使用 填充 方法 | ||
一种解决开口铝型材弯曲起皱可调且循环使用的填充方法,填充步骤为:1)根据开口式型材的尺寸,设置填充装置的高度尺寸,保证填充装置与开口式型材的内壁间隙为0.3‑1毫米;填充装置,包括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所述的上金属片和上金属片平行布置,上金属片和上金属片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多块填充块,相邻填充块之间通过聚氨酯间隔块间隔,多块填充块和聚氨酯间隔块通过柔性钢丝绳串联固定为一整体得到填充块串。2)将填充块串沿着开口式型材的长度方向放置在开口式型材内,填充块串的长度要达到开口式型材的弯曲长度。3)在填充块串的上下两端分别塞置一块上金属片和上金属片,即可。本方法填充操作简便,填充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解决开口铝型材弯曲起皱的方法,采用的填充装置可调、可循环使用。
背景技术
由于铝合金管材具有较高的强度、重量轻,散热性能好等一系列优异的特点,其弯曲件作为结构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汽车等领域,但因其壁厚薄,且内部为中空等原因,在弯曲成形过程的巨大载荷下,受拉压应力的作用,变形不均匀,会出现严重的截面畸变,如:截面凹陷,凸起,导致弯曲成形后的零件沿周向表面凹凸不平,这样无法满足原材料的截面形状及尺寸精度。
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根据汽车模型的需求,通常需要企业对铝合金型材进行拉弯,在拉弯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拉弯处出现磨损、凹陷等缺陷,需要在铝合金型材中填充物体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我们企业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购买PE板来作为填充物,PE板不仅价格昂贵且使用次数有限,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并且通过长期的使用,对铝合金拉弯处的型材容易产生磨损、凹陷等缺陷。针对上述存在一些缺陷,人们在传统铝合金弯曲成形的基础上,以PVC料为主的基材挤压而成的填充物来取代PE板,在弯曲成形中实现内压支撑进而控制铝合金截面变形,从而节省成本,避免大量的浪费,提高拉弯的效率。
然而在开口式型材弯曲生产时常采用填充方式为PP板填充,采用PP板填充弯曲后不仅PP板无法恢复至原始状态,不利于后续填充,而且由于PP板模量较低无法很好地进行填充致使弯曲后产生起皱。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开口式型材填充弯曲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解决开口铝型材弯曲起皱可调且循环使用的填充方法,该解决开口铝型材弯曲起皱可调且循环使用的填充方法操作简便,填充效果好,防止型材由于填充能力不足而弯曲起皱,采用的填充装置可重复使用,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开口铝型材弯曲起皱可调且循环使用的填充方法,填充步骤为:
1)根据开口式型材的尺寸,设置填充装置的高度尺寸,保证填充装置高度小于开口式型材的内壁之间的距离0.3-1毫米;所述的填充装置,包括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所述的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平行布置,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多块填充块,相邻填充块之间通过聚氨酯间隔块间隔,多块填充块和聚氨酯间隔块通过柔性钢丝绳串联固定为一整体得到填充块串。聚氨酯间隔块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一定材质的材料间隔块代替。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的厚度分别为1-2毫米,为铁片或钢片。
2)将填充块串沿着开口式型材的长度方向放置在开口式型材内,填充块串的长度要达到开口式型材的弯曲长度。
3)在填充块串的上下两端与开口式型材的内腔之间分别塞置一块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即可完成开口式型材弯曲前的填充。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的设置目的是防止填充块弯曲过程造成开口式型材内壁损伤。开口式型材弯曲后,可拉动柔性钢丝绳将填充块串取出后,随后也将上金属片和上金属片取出,也可先拆除柔性钢丝绳后,将填充块及聚氨酯间隔块一一取出,即可用于另一开口式型材弯曲前填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填充块为金属材质填充块,例如铝块或钢块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填充块为矩形方块,两端倒圆角,便于开口式型材弯曲后填充块的拆卸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