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450.9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裴普成;蒙依宁;陈东方;任棚;宋鑫;王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78;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月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燃料电池 极化 曲线 变化 规律 寿命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待测燃料电池进行预设程度的活化,获得初始时刻极化曲线,并将待测燃料电池在预设时间内运行后,获得预设时刻极化曲线;计算待测燃料电池一阶动力模型的压缩系数;判断初始时刻的极化曲线是否存在预设范围的浓差极化部分,进而获得第一或第二寿命预测公式所需参数;定义待测燃料电池寿命终止时的截止电压与待测燃料电池所在的电流密度,采用第一寿命预测公式或第二寿命预测公式对待测燃料电池的寿命进行预测。本发明可以减少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所需的数据量与测量时间,简化预测流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源,与传统内燃机相比有着更高的效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具有比能量高、燃料范围广、操作性能优良的优点,其应用能够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性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为实现燃料电池储能能力增强与成本降低,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燃料电池耐久性亟需提升。提高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可靠而快速的耐久性测试与寿命预测方法必不可缺。在目前加速寿命测试的结论无法定量,实际道路测试耗时长、成本高的背景下,提出快速的寿命预测方法非常重要。
实验室通常采用加速寿命测试对燃料电池寿命进行评估,能够加快燃料电池的衰减速率,缩短寿命测试时间,但无法真实反映车用燃料电池在实际道路的道路条件下的真实寿命。目前,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有数据驱动法、模型驱动法或融合法,这些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但面临着测试成本高、耗时长以及模型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方法测试成本高、耗时长和模型复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待测燃料电池进行预设程度的活化,获得初始时刻极化曲线,并将所述待测燃料电池在预设时间内运行后,获得预设时刻极化曲线;
S2,计算所述待测燃料电池一阶动力模型的压缩系数;
S3,判断所述初始时刻极化曲线是否存在预设范围的浓差极化部分;
S4,若存在,则基于所述压缩系数并利用第一极化曲线拟合公式对所述初始时刻极化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第一寿命预测公式所需参数;若不存在,则基于所述压缩系数并利用第二极化曲线拟合公式对所述初始时刻极化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第二寿命预测公式所需参数;
S5,定义所述待测燃料电池寿命终止时的截止电压与所述待测燃料电池所在的电流密度,采用所述第一寿命预测公式或所述第二寿命预测公式对所述待测燃料电池的寿命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通过对待测燃料电池进行预设程度的活化,获得初始时刻极化曲线,并将待测燃料电池在预设时间内运行后,获得预设时刻极化曲线;计算待测燃料电池一阶动力模型的压缩系数;判断初始时刻的极化曲线是否存在预设范围的浓差极化部分,进而获得第一或第二寿命预测公式所需参数;定义待测燃料电池寿命终止时的截止电压与待测燃料电池所在的电流密度,采用第一寿命预测公式或第二寿命预测公式对待测燃料电池的寿命进行预测。本发明可以减少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所需的数据量与测量时间,简化预测流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于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变化规律的寿命预测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一阶动力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