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浓细度测量系统及其选矿厂矿浆浓细度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279.1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肖遥;杨越;韩海生;彭建;王丽;唐鸿鹄;刘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9/04;G01N1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浓细度 测量 系统 及其 选矿厂 矿浆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智能浓细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智能浓度测量系统、粒度筛分测量系统、缩分稳流系统、输送系统和控制计算系统;
所述智能浓度测量系统采用可自动清洁和复原的浓度壶对所取矿浆的重量和体积进行测量,其中重量的测量采用称重传感器进行高精度测量,体积测量采用定容方式结合已知浓度液体标定体积;
所述筛分测量系统采用臂式筛分设备对矿浆进行深度筛分,结合智能浓度测量系统对不同粒级的矿浆进行浓度测量;
所述缩分稳流系统将工艺矿浆引入后通过内部结构稳定矿浆,使输送到后续流程的矿浆的雷诺数降低;
所述输送系统主要由输送泵构成,能够将矿浆输送到制定部位;
所述控制计算系统对全流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将所测得的重量、体积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
矿浆经缩分稳流系统处理后进入智能浓度测量系统,经智能浓度测量系统处理后进入筛分测量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浓细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浓度测量系统包括浓度壶系统、升降转子系统、浓度壶夹持转位系统、进浆口转位系统、浓度壶平台翻转系统、排矿冲洗系统和称重传感器;
所述浓度壶系统包含一个带有限位孔的限位装置、浓度壶(11)和带磁铁的底座(2),所述升降转子系统由丝杆(7)、步进电机A(6)、直流电机(8)和转子(5)组成,步进电机A(6)和丝杆配(7)合控制平台升降,可将转子(5)伸入到浓度壶(11)内进行搅拌,防止浓度壶内颗粒沉降,搅拌完毕后转子被提出浓度壶;通过限位装置上的限位孔将浓度壶(11)限定在设定区域;
所述浓度壶(11)夹持转位系统包含一个带夹头的可旋转的平台,平台由步进电机D(18)控制旋转一定角度,夹头上采用小型步进电机(3)和小型丝杆(4)使夹头上下移动,夹头移动到下限位时夹头夹紧浓度壶(11),此时小型步进电机停止运转;
所述进浆口转位系统同样由步进电机B(12)控制给矿管(9)旋转,防止给矿管(9)与转子(5)碰撞;
所述浓度壶平台翻转系统由步进电机C(13)控制,步进电机C(13)出轴通过联轴器(15)与可移动支架(16)上的轴进行连接,启动步进电机C(13)使可动平台翻转;排矿冲洗系统由一个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高压冲洗水管(14)和接矿斗(17)构成,平台翻转后冲洗水将浓度壶内的矿浆冲入接矿斗内排出,矿浆被冲出后持续冲洗可保证浓度壶被冲洗干净;
带磁铁的底座(2)与可移动支架(1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称重传感器用来测量浓度壶内矿浆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浓度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伸入装有矿浆的浓度壶(11)中,高速旋转时可将矿浆沿垂直向上的方向吸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浓度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由小型丝杆(4)与丝杆下端固连的橡胶垫构成;
所述可动支架(16)翻转角度小于等于180°;
所述高压冲洗水的偏角需配合浓度壶翻转角度。
所述高压冲洗水在排矿过程中间歇作用,在清洗浓度壶时连续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浓度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式自动筛分设备,包括摆动系统、套筛箱和套筛冲洗水系统;
所述摆动系统主体为由偏心轮、推杆机构组成的往复运动部分以及由橡胶弹簧作连接件的摆动部分;
所述往复运动部分通过电机驱动偏心轮、偏心轮与推杆高副接触的形式实现,推杆的复位采用弹簧、滑块机构实现;摆动部分由固定机架、可动机架和橡胶弹簧构成,固定机架与可动机架通过橡胶弹簧相连接;
所述套筛箱与机械臂之间通过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机械臂上;所述机械臂与滑块固定相连,滑块与推杆之间呈高副连接,滑块可在导轨上水平运动,滑块与弹簧一侧连接,弹簧另一侧与固定端连接,所述套筛箱呈悬空设置;所述套筛箱的侧面设有排矿口;、所述套筛冲洗水系统可以在筛分完毕后通过步进电机将套筛整体旋转一个角度,方便冲洗水带走矿浆,使得矿浆从排矿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浓度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偏心距为5cm~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2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