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冷却的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8922.9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3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豪;杨小平;蔡卓弟;尤春辉;邓国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17;H01M10/647;H01M10/659;H01M10/6555;H01M10/6557;H01M10/6568;H01M10/6563;B60K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冷却 汽车 动力电池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分布式冷却的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刀片式动力电池、微通道换热器、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循环水泵、带通道的底盘、温度传感器、风扇、翅片管式换热器;所述刀片式动力电池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均设置在所述带通道的底盘上,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设置在所述刀片式动力电池与微通道换热器之间,所述微通道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带通道的底盘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带通道的底盘、翅片管式换热器、微通道散热器连接,所述风扇置于所述翅片管式换热器背面,两者垂直布置,并置于带通道的底盘之外;
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包裹在动力电池的侧表面,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一面与刀片式动力电池表面接触,另一面与微通道换热器接触;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设置于与所述刀片式动力电池、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平行的一个侧面上;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垂直轴面带有若干的贯通型孔位,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的垂直轴面一侧分布若干与微通道换热器孔位相对应的相变柱体;
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由以下组份组成: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20%wt、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20%wt、石蜡40%wt、碳化硅20%wt;
所述带通道的底盘置于所述刀片式动力电池和微通道换热器的底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出口与第一回路出水管和底盘的通道连通处分别设有1号电子阀门和2号电子阀门;当环境温度大于刀片式动力电池表面的温度时,所述1号电子阀门打开,2号电子阀门关闭,冷却液进入第一回路出水管;当环境温度小于刀片式动力电池表面的温度时,所述2号电子阀门打开,1号电子阀门关闭,冷却液通过带通道的底盘进入第二回路出水管;
所述带通道的底盘的底部直接与环境接触,所述底盘前端有翼形空气流速调节装置,汽车行驶时使得空气通过该翼形空气流速调节装置时增大流速,快速的空气流通过整个底部将电池热量散失到环境中,降低进入翅片换热器的冷却液温度,减少风扇的功率输出,减少能量消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冷却的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内部,用于采集所述低温柔性复合相变材料板的温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冷却的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液以不同流速通过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管式换热器,形成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未经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92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化清洁生产高纯金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液双金属铸件的热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