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8271.3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韩鹏;郭平;何氢玲;解澄剑;江涛;熊火顺;董中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B22D41/015;B22D41/12;C21C7/00;C22C33/06;F27D13/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合金 烘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涉及冶金冶炼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通过合金随钢包在烤包器烘烤的方法,用于EAF电弧炉与LF精炼炉双联冶炼合金化过程的合金添加。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吊具及钢包。本发明合金在钢包内经烤包器烘烤,不仅能有效去除合金中游离水和结晶水,且由于随包烘烤的原因,合金无明显温降,从而解决了合金冷却对精炼效果及钢水质量的不利影响的问题,保温效果好,促进了双联冶炼精炼效果,生产产品质量提高。同时由于合金烘烤无需其他装置,减少操作工序,节省工序时长,增加了企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
背景技术
合金是炼钢工艺中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例如硅铁、锰铁、铬铁、钼铁、钒铁等,合金中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钢水的质量和出钢温度,因此,合金材料烘烤后再使用。一方面,合金烘烤的作用是为了去除水分,以减少钢水中的氢,另一方面,合金烘烤后使用可以减少合金加入过程中钢水的温降,避免增加能耗。
实际生产中EAF电弧炉出钢阶段加入的合金往往因为出炉后放置时间较长而冷却,冷却后的合金加入钢包会降低精炼初期钢水温度,影响精炼效果及钢水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EAF电弧炉出钢阶段加入的合金往往因为出炉后放置时间较长而冷却,冷却后的合金加入钢包会降低精炼初期钢水温度,影响精炼效果及钢水质量,而提出的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通过合金随钢包在烤包器烘烤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去除合金中游离水和结晶水,且由于随包烘烤的原因,合金无明显温降,促进了双联冶炼精炼效果,生产产品质量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通过合金随钢包在烤包器烘烤,用于EAF电弧炉与LF精炼炉双联冶炼合金化过程的合金添加,适用于硅、锰、铬等合金。
该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1)、将合金置入钢包内,通过吊具置于烤包器处烘烤,烘烤时间控制在70min左右,温度加热大于800℃,大于800℃有利于合金中游离水和结晶水充分去除,满足合金添加温度。
2)、停止烘烤后,合金随钢包吊包至EAF电弧炉与LF精炼炉处出钢,出钢过程控制在3分钟左右。此时钢包蓄热量大,包底散热差,合金无明显温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合金采用加热炉的烘烤方式,提出合金随钢包在烤包器处烘烤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去除合金中游离水和结晶水,且由于随包烘烤的原因,合金无明显温降。
(1)、本发明的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合金随钢包烘烤,无需采用其他方式单独烘烤,出炉等待加料,减少温降,防止合金表面水汽凝结。
(3)、本发明的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时由于合金烘烤无需其他装置,减少操作工序,节省工序时长,增加了企业效益。
为了快速完成出钢过程控制,还提出了一种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吊具,该吊具适用于双联冶炼的合金烘烤方法,包括双叉臂底座,所述双叉臂底座的臂座上设有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底座的两侧设有同步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支撑台,两侧的支撑台对称设有用于固定钢包的固定销,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固定销插设的销座,所述双叉臂底座的端部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出钢的侧拉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双叉臂底座位于立柱的一端设有用于机车挂连的牵引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设有用于加强的升降臂,所述升降臂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双叉臂底座和支撑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