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浸料纤维防拧纱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8044.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同;周庆国;宋云东;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江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0 | 分类号: | B29C70/5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俊华 |
地址: | 2531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浸料 纤维 防拧纱 机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防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浸料纤维防拧纱机构;包括箱体、驱动组件、升降组件、导杆和固定杆;所述箱体开设有用于纤维丝束进料和出料的开口,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箱体的一侧壁的顶端,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升降组件的顶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导杆和固定杆平行、且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导杆与固定杆之间存在间隙,导杆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连接,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工作状态下,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能够带动所述导杆沿箱体的高度方向滑动,且导杆和固定杆均用于与纤维丝束呈可滑动的张紧配合。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生产预浸布的展纱过程中,纤维丝束容易出现拧团,需要人工进行铺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浸料纤维防拧纱机构。
背景技术
预浸料是用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如碳纤维预浸布是在经过高压高温技术将环氧树脂复合在碳纤维上,由碳纤维纱、环氧树脂、离型纸等材料,经过涂膜、热压、冷却、覆膜和卷取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
在生产预浸布的展纱过程中,需要把纤维丝束从纤维卷筒上拉出,并把纤维丝束进入到展纱设备中进行展纱处理,随着纤维卷筒上的纤维被拉出,纤维卷筒的直径变小,从而使得纤维卷筒与展纱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纤维丝束的张力变小,从而使得展纱处理时的纤维丝束出现拧团,目前,只能通过工作人员展纱处理时,对拧团后的纤维丝束进行翻转铺平,然而,工作人员在对纤维进行铺平的过程中温度较高,不仅容易使得工作人员出现烫伤,也增加人工成本,同时,通过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对纤维进行铺平,使得纤维的张力不均匀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预浸料纤维防拧纱机构,以解决在生产预浸布的展纱过程中,纤维丝束容易出现拧团,需要人工进行铺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浸料纤维防拧纱机构,包括箱体、驱动组件、升降组件、导杆和固定杆;
所述箱体开设有用于纤维丝束进料和出料的开口,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箱体的一侧壁的顶端,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升降组件的顶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导杆和固定杆平行、且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导杆与固定杆之间存在间隙,导杆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连接,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工作状态下,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能够带动所述导杆沿箱体的高度方向滑动,且导杆和固定杆均用于与纤维丝束呈可滑动的张紧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纤维丝束从箱体的开口进入到箱体内,纤维丝束滑过导杆和固定杆,当导杆或固定杆上的纤维的张力不足时,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升降组件,使得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升或下降,从而通过升降组件带动导杆上升或下降,从而增强纤维丝束与导杆和固定杆之间的张力,使得导杆和固定杆与纤维之间呈张紧状态,避免纤维出现拧团。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为电机的转轴,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一侧壁的顶端,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滚珠丝杠,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为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母,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母沿箱体的高度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杆与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导杆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杆具有圆弧角的棱边,所述棱边与所述固定杆的轴线平行,且凌边用于与纤维丝束呈可滑动的张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导杆为三棱柱或四棱柱。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优选的,还包括张力传感器和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传感器安装于箱体的内侧壁,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箱体内的纤维丝束的张力,所述张力传感器和所述伺服电机均与所述张力控制器电连接,张力控制器用于接收张力传感器检测纤维丝束的张力后的张力数据,并用于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江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江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