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6487.6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良;谷可帅;徐文予田;杨巍;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1/44 | 分类号: | B64C11/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冗余 设计 螺旋桨 桨距角 精确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桨毂(3)、安装于桨毂(3)的桨叶(4)、与桨毂(3)固定连接的限位固定座(1)、变距机构;
变距机构包括:位于桨毂(3)内且沿着桨毂(3)转动轴线方向与桨毂(3)滑动连接的变距螺母(9)、连接于桨叶(4)根部的滑块(5),变距螺母(9)通过滑块(5)驱动桨叶(4)旋转使桨叶(4)的桨距角改变;
限位固定座(1)上设置有测量变距螺母(9)直线位移的第一控制机构和对桨叶(4)桨距角范围进行电气限位和机械限位的第二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变距螺母(9)的第一限位杆(16)、连接于限位固定座(1)的直线传感器(13),直线传感器(13)的伸缩杆与第一限位杆(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传感器(13)的伸缩杆与第一限位杆(16)之间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变距螺母(9)的第二限位杆(17)、连接于限位固定座(1)上的限位开关(18)、连接于第二限位杆(17)上的限位装置,限位开关(18)位于限位装置移动方向的两侧,限位固定座(1)的上下两端开设有供限位开关(18)嵌入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下调节螺母(19)、下限位板(20)、弹簧(21)、上限位板(22)、上调节圆筒(23),下限位板(20)和上限位板(22)与第二限位杆(17)滑动连接,弹簧(21)位于下限位板(20)和上限位板(22)之间,下调节螺母(19)和上调节圆筒(23)均与第二限位杆(17)螺纹连接,下调节螺母(19)位于下限位板(20)背离上限位板(22)的一侧,上调节圆筒(23)位于上限位板(22)背离下限位板(2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机构还包括变距电机(6)和丝杠(8),桨毂(3)与限位固定座(1)之间连接有连接法兰(2),变距电机(6)与连接法兰(2)固定,丝杠(8)与桨毂(3)转动连接,变距螺母(9)套设于丝杠(8)外且与丝杠(8)螺纹连接。变距电机(6)与丝杠(8)之间连接有第一联轴器(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螺母(9)沿着自身移动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套设于丝杠(8)的外部,限位块沿丝杠(8)的轴向与丝杠(8)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限制的桨叶(4)桨距角运动范围上下极限位置大于直线位移传感器(13)设置的上下极限运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精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连接于桨叶(4)根部偏离桨叶(4)轴线的位置,变距螺母(9)开设有供滑块(5)滑动的沟槽,桨叶(4)桨距角为0°时,滑块(5)中心线偏离桨叶轴线的距离为r,滑块(5)中心线与桨叶(4)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0,此时对应直线传感器(13)输出电压标定基准值U0。如果桨叶(4)桨距角旋转i°时,则滑块(5)推动变距螺母(9)运动位移Li=rsin(θ0)-rsin(θ0-i),直线传感器(13)输出电压为Ui,|Ui-U0|=|Li|。
10.一种冗余设计的螺旋桨桨距角实时精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飞行器发动机驱动下,螺旋桨进行的旋转,螺旋桨的桨叶(4)桨距角角度由直线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并监测;
(2)当飞行工况变化时,给定螺旋桨预设转速,发动机接收指令加油门或减油门,驱动螺旋桨转速增加或减小以靠近预设转速,如增速超过或未达预设转速,则变距电机(6)收到变距控制系统反馈信号后,驱动变距机构增加或减少桨距角角度;
(3)当桨距角转动到达最大极限桨距角或最小极限桨距角时,上限位板或下限位板触碰限位开关(18)对电路通断进行切换,变距控制系统获取信息后发指令驱动变距电机(6)反向转动,同时直线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和监测桨距角角度变化;
(4)当限位开关(18)等导致电气限位失效时,即直线位移传感器检测桨距角达到最大或最小极限桨距角时,变距控制系统获取电路通断的切换信息,此时变距控制系统切换采信直线位移传感器的信息工作,实现控制冗余设计;
(5)当电气限位及直线位移传感器均失效极端情况,当变距螺母(9)运动与限位块(11-12)挤压时,变距电机(6)的电流增大到某定值时,变距控制系统获取信息后发指令驱动变距电机(6)反向转动,实现机械限位设计;
(6)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飞行高度和温湿度等飞行工况结合桨叶(4)桨距角角度、发动机转速等实时采集信息融入到飞控程序中,形成飞行状态信息数据库,并供飞行器智能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64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