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6008.0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2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钱韵;杨轲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N23/22;G01N1/22;G06F17/16;G06F17/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刘玉玲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大气 颗粒 来源 解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设置采样点,并在采样点设置采样器采集不同来源的大气颗粒物;S2、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利用权重计算出颗粒物中各化学组分的误差;S3、采用正交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识别大气颗粒物中关键污染组分及其来源;S4、采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颗粒物的微观结构属性进行观察,根据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形貌类型分类判断颗粒物的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危害极大。大气颗粒物来源可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其中以人为源为主。城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有六类来源:扬尘,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SO2、NOx、VOCs氧化产生的二次颗粒物(何凌燕等,2004)。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始于以污染源为对象的扩散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以污染区域(受体)为对象的受体模型被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扩散模型也称源模型法(source-oriented model,SM),是基于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气象场,用数值方法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扩散、化学转化以及沉降等过程,在此基础上估算不同污染源对受体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情况。Blifford和Meeker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受体模型(receptor model,RM)(Blifford and Meeker 1967),受体模型以污染区域为对象,着眼于研究排放源对受体的贡献,通过对采样点污染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反推污染源对污染物的贡献情况。
无需源成分谱的受体模型如多元统计模型,需要采集大量的样品数据,方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同时,该方法受气象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大,不适于排放源较多的源解析。国内PM2.5源解析工作同PM2.5监测一样,起步较晚,仅有零星研究分布于不同区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绝大部分利用受体模型法中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chemical massbalance,CMB)开展的PM2.5源解析工作都或多或少缺乏本地源成分谱,使得源解析结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对于不同模型的联用、对比、耦合工作开展甚少;对于模型结果的验证工作尚且不足;基于模型模拟结果,鲜有情景分析,研究结果缺乏对政策的引导性意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具有既防止了PMF模型旋转的盲目性,也避免了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对本地源成分谱的完全依赖,增加了解的探索空间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设置采样点,并在采样点设置采样器采集不同来源的大气颗粒物;
S2、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利用权重计算出颗粒物中各化学组分的误差;
S3、采用正交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识别大气颗粒物中关键污染组分及其来源;
S4、采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颗粒物的微观结构属性进行观察,根据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形貌类型分类判断颗粒物的来源。
优选的,采样器使用天虹TH-16A型四通道大气颗粒物智能采样器。
优选的,每台采样器的两个通道配备Teflon膜,称重和离子、金属元素分析;另外两个配备石英膜,用于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分析;每个样品采样时长24小时。
优选的,S3中采用正交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识别大气颗粒物中污染物成分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6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