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机车及其双回路冷却塔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5205.0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康明明;陈雄伟;何小威;谢嘉欣;张启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1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曾利平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及其 回路 冷却塔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电力机车双回路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冷却塔风机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箱、第一水泵、第一发热设备内部换热器以及第一冷却塔换热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箱、第二水泵、第二发热设备内部换热器以及第二冷却塔换热器;
所述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塔换热均位于所述冷却塔风机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塔换热器呈前后或左右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塔换热器与冷却塔风机之间的风道内设有导叶片,所述导叶片通过转轴与旋转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叶片用于通过导叶片偏转来实现冷却塔风机输出的通风量在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塔换热器之间的按需分配;
在所述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冷却液管路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冷却塔换热器冷却液管路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冷却塔风机上方的风道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塔风机、旋转驱动模块、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五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入口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出口温度以及第一冷却回路的流量计算第一需求散热量;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入口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出口温度以及第二冷却回路的流量计算第二需求散热量;根据第一需求散热量、第一冷却塔换热器的入口空气温度和出口空气温度计算第一需求通风量,根据第二需求散热量、第二冷却塔换热器的入口空气温度和出口空气温度计算第二需求通风量;根据第一需求通风量和第二需求通风量计算冷却塔风机所需输出的总通风量;根据第一需求通风量和第二需求通风量计算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的通风量比例关系,并根据该比例关系确定导叶片的偏转角度;根据总通风量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工作频率,使冷却塔风机输出该总通风量;根据偏转角度控制旋转驱动模块,使导叶片按照偏转角度进行偏转,实现总通风量在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塔换热器之间的按需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车双回路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水箱与第一水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过滤器,在所述第二水箱与第二水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车双回路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设于所述冷却塔风机的两侧,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设于所述风道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机车双回路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模块为步进电机。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电力机车双回路冷却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入口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出口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入口温度和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出口温度、以及第五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冷却塔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塔换热器的入口空气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入口温度、第一出口温度和第一冷却回路流量计算第一需求散热量;根据所述第二入口温度、第二出口温度和第二冷却回路流量计算第二需求散热量;
根据所述第一需求散热量、第一冷却塔换热器的入口空气温度和出口空气温度计算第一需求通风量,根据第二需求散热量、第二冷却塔换热器的入口空气温度和出口空气温度计算第二需求通风量;
根据所述第一需求通风量和所述第二需求通风量计算冷却塔风机所需输出的总通风量;
根据所述第一需求通风量和所述第二需求通风量计算两个冷却回路通风量的比例关系,并根据所述比例关系确定导叶片的偏转角度;
根据所述总通风量控制所述冷却塔风机的工作频率,使冷却塔风机输出该总通风量;
根据所述偏转角度控制旋转驱动模块,使导叶片按照偏转角度进行偏转,实现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散热需求的按需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2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