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安全上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4832.2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雷凯;马良;马文峰;王晓光;齐志;李鑫龙;邹建强;李阳;盖沙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215 | 分类号: | B60R25/0215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子 转向 管柱 安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车载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安全上电控制方法;由双控制模块联合控制,其中双控制模块分别为相互独立的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其中主控制器负责获取1‑7号输入条件并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及实施判断决策,若全部条件均满足要求则输出电源正的使能控制信号输出,否则不输出信号;采用分立的双控制模块联合控制电子转向管柱锁供电使能,并结合相互独立的多路信息源的综合判断检查和安全校验机制,能够对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实现快速响应的并附带高安全交互校验的供电控制,同时有效避免由于电子转向管柱锁误动作异常锁死方向盘而导致的行车安全隐患,可有效保障电子转向管柱锁上电控制的高安全性及高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安全上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汽车的防盗安全性,目前市场绝大部分汽车都装备有转向柱锁装置,以实现车辆在离车后锁死转向管柱从而使得转向盘不能转动。转向管柱锁的使用可以防止车辆被非法转向。
传统的转向管柱锁是机械式的,即通过齿形正确的机械钥匙插入转向锁锁芯,机械钥匙旋转锁芯,从而使得转向管柱锁的锁舌缩回到锁体内部,实现解锁转向盘。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无钥匙启动装备系统的出现,电子转向管柱锁的应用逐步增多。电子转向管柱锁即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机,通过电机的旋转带动锁舌缩回锁体内部。电子转向管柱锁的出现使得驾驶员可以不用手动使用机械钥匙旋转锁芯,转向锁的解闭锁控制由控制模块自动完成,从而简化驾驶员的操作,提供了更加智能舒适的用户感受。
行业内对电子转向柱锁的控制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方面要求停车期间当转向管柱锁处于闭锁状态下能够有效防止转向盘被非法转动;另一方面要求行车期间当转向管柱已经处于解锁状态时,不允许出现异常上锁动作卡死方向盘。但目前同时实现上述两点要求是电子转向管柱锁控制方案的设计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安全上电控制方法,采用分立的双控制模块联合控制电子转向管柱锁供电使能,并结合相互独立的多路信息源的综合判断检查和安全校验机制,能够对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实现快速响应的并附带高安全交互校验的供电控制,同时有效避免由于电子转向管柱锁误动作异常锁死方向盘而导致的行车安全隐患,可有效保障电子转向管柱锁上电控制的高安全性及高可靠性。
一种车载电子转向管柱锁安全上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电子转向管柱锁由双控制模块联合控制,其中双控制模块分别为相互独立的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其中主控制器负责获取1-7号输入条件并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及实施判断决策,若全部条件均满足要求则进行电源正的使能控制信号输出,否则不输出信号;
从控制器负责获取8-11号输入条件并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及实施判断决策,若全部条件均满足要求则进行电源负的使能控制信号输出,否则不输出信号;
只有当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同时输出信号时,电子转向管柱锁才允许被成功上电;且在进行电子转向柱锁上电控制期间,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之间实时通过CAN总线进行信息交互,且二者之间采用基于OSEC网络建环管理实施节点在线监控,互相监控二者网络节点通信的运行状态,若主控制器或从控制器检测到对方的网络节点通信存在故障,则不会输出对应的使能控制信号。
所述主控制器负责获取并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及实施判断决策的输入条件为:
1号输入条件为操控有效范围鉴权;鉴权过程为:首先主控制器识别是否远程操作,如检测到远程操作,则鉴权结果为不可上电;如检测到本地请求操作,则鉴权结果为允许上电;
2号输入条件为:钥匙位置检查;鉴权过程为:主控制器探测当前是否存在有效钥匙位于驾驶室内,若检测到有效钥匙位于驾驶室内,则鉴权通过,允许上电,反之,则不允许执行上电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4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