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除铜带卷层间擦伤的新型衬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1314.5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5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俞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威铜业分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75/44;B65H57/06;B21C47/02;B21C47/16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除 铜带卷层间 擦伤 新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铜带卷层间擦伤的新型衬绳装置,涉及铜带卷表面质量防护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行业使用衬纸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本发明创新性提出以衬绳子代替衬纸。通过对目前衬纸装置的改造以及收绳装置的设计,达到了将绳子衬到铜带表面及绳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该衬绳技术具体包括衬绳过程和收绳过程两部分:利用绕绳盘回收的衬绳置于原衬纸芯轴上,绳子一端拉出,通过导引环和布线杆,稳定的布置在铜带表面两侧,衬绳过程结束时通过电动修枝剪将衬绳剪断;在下道工序开卷阶段,利用设计的收绳装置将衬绳随着开卷过程进行不断收到绕绳盘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带卷表面质量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除铜带卷层间擦伤的新型衬绳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节省空间和方便运输的需要,在铜板带生产过程中会将铜带进行卷曲,但卷取的铜带表面会相互接触摩擦,从而在较软的铜带表面留有划痕,严重影响铜带表面质量。为避免铜带表面的相互擦伤,目前国内外普遍的做法是在两层铜带之间进行衬纸,以缓冲摩擦,但使用衬纸来缓冲摩擦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
(1)衬纸容易破损或断裂,尤其是潮湿后,容易拉断,造成其他工序衬入和取出不便,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2)潮湿或破损的纸片会粘在铜带表面,在轧制工序会压入到铜带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且碎纸屑混入轧制乳液中还会堵塞滤芯;
(3)衬纸使用量大,不易回收,浪费严重,成本高昂。
基于以上衬纸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消除铜带卷层间擦伤的工艺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用于消除铜带卷层间擦伤的新型衬绳装置,通过改衬纸为衬绳,有效解决了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衬纸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操作不便、成本高昂及不易回收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消除铜带卷层间擦伤的新型衬绳装置,包括可涨缩的气动轴、绕绳盘、衬绳、导引环、气动马达、联轴器、同步带、同步带轮、卡盘、机架及往复丝杆,所述可气动芯轴插入绕绳盘的中心孔内,所述布线杆焊接在卷取机的底板下部,所述机架通过地脚螺丝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绕绳盘与可涨缩的气动轴之间紧密配合,所述可涨缩的气动轴的两端与卡盘连接,所述卡盘通过螺栓被固定在机架上端,所述绕绳盘通过可涨缩的气动轴以及卡盘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动马达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气动马达与可涨缩的气动轴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气动马达通过转轴与联轴器与卡盘相连接,所述同步带一端设置在气动马达连接的转轴上,所述同步带远离转轴的一端通过同步带轮连接在往复丝杆的一端,所述机架、绕绳盘、可涨缩的气动轴、气动马达、联轴器、同步带、同步带轮、卡盘以及往复丝杆组成收绳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衬纸为衬绳解决了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衬纸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操作不便、成本高昂及不易回收等问题,在本发明中,将利用绕绳盘回收的衬绳置于原衬纸芯轴上,绳子一端拉出,通过导引环和布线杆,稳定的布置在铜带表面两侧,衬绳过程结束时通过电动修枝剪将衬绳剪断;在下道工序开卷阶段,利用收绳装置将衬绳随着开卷过程进行不断收到绕绳盘上,在此过程中,通过液压马达使收绳装置收绳子速度能够与粗轧机开卷速度始终保持同步,从而达到稳定回收衬绳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动芯轴直径10mm,长度180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动芯轴通过充气与放气的动作快速固定或拆卸绕绳盘,且可通过安全卡盘简单快速的固定在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绳盘长600mm,所述绕绳盘的数量为2个,两个所述绕绳盘之间的距离为40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绕绳盘为柱形筒状结构,在其两端设有圆盘状档线盘,绕绳盘由可涨缩的气动轴固定,二者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威铜业分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威铜业分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13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