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芯尾纤及其辅助胶粘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0573.6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3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星丹;梁树伟;任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3/02;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韩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芯尾纤 及其 辅助 胶粘 工装 | ||
本申请涉及尾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芯尾纤及其辅助胶粘工装,其双芯尾纤包括连接器、线体和预紧组件,光纤的一端插入连接器中,预紧组件用于对光纤插入连接器中的一端进行预固定,从而减少向连接器中注胶时,连接器与光纤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发生;其辅助胶粘工装包括工作台、夹持管、冲击组件和注胶组件,夹持管对连接器进行夹持,冲击组件用对预紧片进行冲击,注胶组件用于向连接器中注胶,进而达到提高工厂对双芯尾纤生产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尾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芯尾纤及其辅助胶粘工装。
背景技术
尾纤是光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主要用于实现设备间光口互联和设备与光缆纤芯互联两项功能。尾纤的一端安装有光纤连接器,另一端为光纤或光缆的光连接线。
在相关技术中,尾纤包括连接器和两根光纤,两根光纤的一端均穿入连接器中并与连接器胶粘在一起。对尾纤进行生产时,先将两根光纤的一端穿入连接器中,然后再向连接器管注胶;待胶凝固后,光纤与连接器固定连接在一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向连接器中注胶时,若注胶头触碰到连接器就会造成连接器与光纤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对光纤和连接器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存在有工厂对尾纤进行生产时生产效率较低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工厂对尾纤进行生产时的生产效率,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芯尾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芯尾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芯尾纤,包括连接器和两根光纤,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预紧组件,每根所述光纤的一端均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所述预紧组件用于对所述光纤进行预紧,所述光纤与所述连接器通过胶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双芯尾纤进行生产时,先将两根光纤的一端插入连接器中,然后在对预紧组件进行操作,继而使得预紧组件对光纤插入连接器中的一端进行预紧,然后再向连接器中注胶,若注胶过程中触碰到连接器,光纤在预紧组件的作用下会跟随连接器一块运动,从而减少了需要工作人员再次对光纤和连接器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发生,进而达到提高工厂对双芯尾纤生产效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预紧组件包括预紧片,所述连接器上开设有冲击孔,所述预紧片的一端与所述冲击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预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光纤的一端插入到连接器中后,对预紧片施加朝向连接器内部的压力,继而使得预紧片朝向连接器内部运动并发生变形,最终使得预紧片抵触在光纤上,即实现对光纤的预紧,减少向连接器中注胶时,连接器与光纤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工厂对双芯尾纤生产时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上开设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冲击孔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紧片与光纤抵触后,将外部供胶用的胶嘴通过注胶孔插入连接器中,然后向连接器中注胶,继而使得胶水将连接器和光纤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达到便于向连接器中注胶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相对的两个周侧面平行设置,所述注胶孔和所述冲击孔均位于两个平行设置的周侧面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双芯尾纤进行生产时,可以通过观察连接器上互相平行的两个周侧面对连接器进行定位,从而使得注胶孔对准注胶的装置,进而达到便于对连接器进行定位的效果。
为了提高工厂对双芯尾纤的生产效率,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双芯尾纤的辅助胶粘工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对双芯尾纤的辅助胶粘工装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对双芯尾纤的辅助胶粘工装,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对连接器进行夹持的夹持管,所述夹持管上设置有用于对预紧片冲击的冲击组件,所述夹持管上设置有用于对连接器注胶的注胶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0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