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对工业园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智能微电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0236.7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弘毅;高绪垚;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弘毅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F22D11/06;F24D1/00;F28B1/02;F28B9/08;F01D1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贺春林 |
地址: | 641218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园区 余热 回收 利用 智能 电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工业园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智能微电网装置,包括锅炉以及储水库,锅炉的顶部设有相连通的蒸汽管,蒸汽管内固定连接有环形块,蒸汽管内滑动连接有位于环形块顶部的滑动板,滑动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板,蒸汽管内设有用于将余压转换为电能的余压发电组件,储水库的顶部设有加热箱,加热箱内设有用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余热利用组件;解决现有工业园区的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对生产产生的水蒸气余热和余压进行利用,无法将余热与城市居民生活结合,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余压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对工业园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智能微电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直接应用最多、最便利的能源;常规发电(如火电)会消耗大量一次能源;并带来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传统电网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现状,传统电网遇到了环保、供电可靠性的双重压力。因此,增加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利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是当前电网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微电网”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的。
微电网可以实现分布式发电的的就地消纳,借助微网系统内负荷消费电能,摆脱了一般分布式发电的电能消纳问题,实现对一次能源的清洁、可再生和循环高效利用。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能实现网内负荷平衡,平抑峰谷,提高能效,为微网区域内的负荷实现供热、制冷、电能多能互补,是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消费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微电网可以利用大型电网和一般分布式发电难以充分利用的相对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比如可把大型电源不便利用、甚至利用不了的,宏观上分散、微观上有一定聚集度可再生能源利用起来;同时,还可将一般分布式发电难以上网消纳的小规模一次能源资源加以利用。微电网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机会更多;因其储能、智能装置、控制系统可以克服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对大电网带来的冲击和供电不稳定性,且本身具备与大电网的交易接口,因此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上网机会,从而可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规模巨大,人口基数庞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与此同时,在环保减排、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使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不同地区能源供应的构成结构、利用效率、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大城市内大型水电自然资源和其他大型可再生能源资源(太阳能、风能)缺乏,电力供应主要依赖本地区的火电和外部输入,因此,发展微电网项目的节能减排意义突出,工业微电网一般接在10kV中压配网甚至更高,容量在数百千瓦至10MW,一般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多利用传统电源满足企业内部的用电需求,常见于石化、钢铁等大型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对生产产生的水蒸气余热和余压进行利用,无法将余热与城市居民生活结合,进而导致大量的能源消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工业园区的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对生产产生的水蒸气余热和余压进行利用,无法将余热与城市居民生活结合,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对工业园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智能微电网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对工业园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智能微电网装置,包括锅炉以及储水库,锅炉的顶部设有相连通的蒸汽管,蒸汽管内固定连接有环形块,蒸汽管内滑动连接有位于环形块顶部的滑动板,滑动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板,蒸汽管内设有用于将余压转换为电能的余压发电组件,储水库的顶部设有加热箱,加热箱内设有用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余热利用组件。
进一步,余压发电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蒸汽管一侧内壁的梯形块,蒸汽管内转动贯穿有两个相对称的转动杆,两个转动杆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位于蒸汽管外侧的同步轮,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蒸汽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机,且第一发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杆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远离第一发电机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弘毅,未经刘弘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0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